一旁的崔村长跟粮铺老板商议,汪大夫引荐:“现在这进城粮食是卖不到的,我特地买了这么多,是公道的价格。”
粮铺老板根据汪大夫之前的说法,他是八两银子买的一车粮食,跟乡亲们报价是报六两。
“可是真的?”崔村长一听,他前些日子进城,也已经是七两一车粮食了。
“汪大夫于我有恩,这才是赔本地回馈父老乡亲们,汪大夫已经付过钱款,你们若是需要,就跟他买。”粮铺老板为他们圆谎。
“其中有两架是汪大夫自己用的,两架是捕快衙役他们的。剩下的四架是两车米,一车白面,一车玉米面。”
“怎会不需要!粮食是现在最紧要的事儿。”
崔村长感激不尽,拉着族长跟青壮年向二人鞠躬行礼。
“真是不知如何回报你们啊!”
汪大夫扶起众人:“我们与崔家是干亲,怕是这一路上也要同行,叨扰众人,还望海涵。”
其他人惊喜万分:“才是我们的荣幸啊,能有一位大夫随行,伤痛伤寒都有人医治了。”
“我所带的药材也不多,但是尽我所能医治大家,银针我也带着,像伤痛风湿之类的,还能给大家扎针呢。”
汪大夫承诺,有村子的人护着,他们回春堂才能平安到达湑城。
等到了那边,还可以继续开医馆,也不怕融入没人帮忙。
张家族老泪流满面:“俺们之前被流民伤着了,这重伤的都没法医治。”
“快带我去看看。”
汪大夫着急地说着,治病救人不等人啊。
粮铺老板见大家都在忙,便揣着手说:“那我便告辞了!”
“且慢,我想问问……你们二房的儿媳妇儿过得可还好?”
崔村长有些不好意思,他大闺女崔幼琴,取勤劳之意。
也是想取诗经的先秦中溱河一词,也着实如此,脾气很暴,像波涛汹涌的溱河一般,也不知在夫家过得可好。
嫁到东旺县粮局,粮铺老板是他闺女的大伯。
他问着隔房的媳妇儿,对她的印象却不深,粮铺老板也不太好意思:
“原来是亲家公啊!那是必然不错的,小两口咱家都是一齐的,我到时候帮您通个消息。”
崔村长作揖致谢:“多谢您了。”
粮铺老板看着满满当当的八个车架说:“这马车上的吃食,可得腾下来了。”
“快,大家伙都动起来,把粮食搬到地上。”崔村长指挥众人,自己也上手去腾出马车。
“大家之前说要去城里,补充针线跟布匹的,都一同去,顺便送粮铺老板一起回去。”
崔村长见粮铺老板带的人不多,这么多辆马车,顺道互送一下,也能蹭一下免费马车。
这不,其实是他们占便宜了。
粮铺老板可感动了:“多谢你们互送,我跟守城的士兵有些交道,到时候都说你们是我粮局的人即可免了入城费。”
如此意外之喜,崔村长更开心了,这入城费一人三文,穷家富路那肯定是能省则省。
“这大老粗买针线可得长着心眼儿,不能买的太贵咯,几家对着比,知晓吗?”
崔大奶奶看着兴奋的小年轻们,细细叮嘱。
衙役们都帮忙把几车粮食分好,买粮食的大家伙,都把沉笨的水缸换下,舍不得丢弃的破烂罐子也不要了。
怎么也得腾出位置,买上一袋半袋粮食。
现在这几架马车,还有满满当当的粮食,崔七七薅的配料各家各户还剩下一些。
为了鼓舞士气,崔大奶奶说着:“咱平顺村都平平安安的,吃顿热乎的吃食,一起去避难!”
“好嘞!”
大家都起火架锅子,每家都按照一个人头半碗米,一小块拇指长的羊肉。
崔七七在一旁递了一些空间的香辛料粉,煮上一大锅羊肉汤。
秋日的山谷,金黄色的树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大地上布满了金色的光影,宛如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
羊肉汤咕噜咕噜翻滚,白色的温暖雾气缓缓升起,平日里大家都在干农活、做家务,一刻也不能停歇。
山谷中静谧而美丽,微凉的风轻轻拂过,带来淡淡的清香,轻柔的阳光洒在山坡上,映出梦幻般的色彩。
身旁的妇人唠嗑聊天,娃娃们嬉笑打闹。
“开饭了!”翠兰婶子看着米饭蒸好了,大家伙一人两汤勺的羊肉汤,里头的肉粒竟然有拇指块大,足足有一层。
“我要吃我要吃!”
铁柱、虎娃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屁孩第一个冲上前。
崔大奶奶虎着脸站在锅子旁,用勺子一个敲一个娃娃的手:
“这么烫的锅子,都给我往后退!先给你们爹娘,才到你们。”
平顺村村民,跟府衙的家眷都在一起做饭,隔阂仿佛被打破。
他们聚集在一起,围坐在锅子旁,一边欢声笑语,一边闻着羊肉汤的香气,期待着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滋补汤品。
虎娃他们噘着嘴,眼巴巴地看着锅子被分走,每舀走一勺羊肉汤,都焦急增加一分。
“都少点,少点,待会儿要没了!”虎娃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