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也是洪城市新年气氛最浓厚的一天。
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走亲访友,共度团圆美好时光。
而随着正月十五的结束,洪城市的新年气氛也逐渐淡去。
街头巷尾的花灯,依然闪烁着炫丽的光芒,但相较于前几日的喧嚣,此时的街头巷尾显得有些冷清。
那些挂在树枝上的红色灯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几日的喜庆与热闹。
它们曾照亮了整个城市,让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如今却显得有些孤单。
在洪城市的一角,有一棵古老的槐树,名叫“状元槐”。
这棵槐树历史悠久,据说是唐朝时期一位状元亲手种下的,因此被当地人视为愿望之树。
正月十五这一天,这棵千年古槐树上挂满了写着愿望的小灯笼。
树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人们在这里许愿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里孩子或本人平安健康,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而如今,这棵状元槐也恢复了往日的安详和宁静。
然而,洪城市的新年气氛虽然已经淡去,但人们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城市的街道上,车辆和行人逐渐多了起来。
人们又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了。
只见他们穿着整齐的衣服,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他们的脸上,或许还带着一丝倦意,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
他们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个城市的希望。
深深地,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然,穆和风与路嫣夫妇二人,以及众志同道合的弟兄姐妹们也不例外。
清晨,穆和风吃罢早饭后,就与妻子路嫣吻别,去了洪城大学的工作岗位。
路嫣上午没有课,收拾完家务之后,就去菜市场买菜。
买完菜后,看看时间还早,路嫣就顺便到了洪城第一国学院。
可是,当她将车开到国学院门口的时候,却发现国学院门口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小男孩在徘徊。
路嫣心生疑惑,决定停下来一探究竟。
她将车开进了国学院。
停好车后,她便来到门口与那位年轻的妈妈交谈起来。
她关切地询问着这位妈妈的情况,想知道她是否需要帮助。
年轻的妈妈抬起头来,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喜。
她不好意思地说起自己来国学院参观的意图。
原来,她的名字叫梁月珍,小男孩是她的儿子,名叫梁思礼,今年五岁。
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到一所好的小学接受教育,并不受别人的歧视。
毕竟,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被人看不起。
可是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她抱着儿子去向“状元槐”祈祷。
说着,梁月珍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了。
无由地,她的眼前就出现了“状元槐”下的一幕——
老槐树下,聚集了许多人,他们手持香火,虔诚地向槐树祈祷着。
树上挂满了红色的小灯笼,每一个灯笼上都写着一个愿望。
这些愿望有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业有成,有的是希望家人身体健康,有的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还有的是希望能够和心爱的人相守一生。
人们在树下穿梭,互相问候,祝福着彼此。
他们相信,这棵古老的槐树会保佑他们的愿望成真。
年轻的母亲梁月珍,穿着一身淡蓝色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小灯笼,上面写着:
“愿我的儿子天天向上,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非常希望儿子能够在一所比较好的幼儿园去,将来可以直接进入一个好的小学就读。
她来到状元槐下,许下了自己的愿望,然后点燃了香火,向槐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妈妈,你许了什么愿?”帅气的小男孩梁思礼走了过来问道。
“妈妈许了一个愿,希望宝宝能够去一个好的学校。”梁月珍说。
“妈妈,其实在那上学都是一样的,也不用祈求的。
听隔壁的小姐姐说,只要能去国学院上课,就会很好的。”小梁思礼认真地说。
听了儿子的话,梁月珍很是欣慰。
她知道,儿子虽然小,但很懂事。
无由地,她感动地抱住了儿子,说:
“宝宝,真的吗?那咱们先一起回家。然后,妈妈再找时间带宝宝去国学院看看吧。”
梁月珍低头看着怀中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慈爱和期待。
小梁思礼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抬头对妈妈甜甜地笑着,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对国学的好奇和向往。
这时,一阵风吹来,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梁月珍抬起头,看着老槐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她觉得,这棵老槐树是有灵性的,能够听到人们的心声,保佑人们的愿望成真。
风还在轻轻地吹着,梁月珍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