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文央看着娘亲,神情激动,精神奕奕的样子有些无语。
如果不是眼底明显的黑眼圈,还真以为她精神状态不错。
县令大人在早过来,也得要快午时吧!这么早起来也没用啊!!
她只是心里吐槽,话是没说出来。
刚日上三竿,村长便领了村里最会做饭的妇人过来,这是昨天商量好的。今天准备在文央家里做三桌饭菜。
里长一会儿也会提前到,到时文诚哥和里长,村长,阿爷,大伯几人,去村口迎接县令。
至于其他的都各自做原来的工作,沈欣和文央则是机动人员,就是消息汇报员。
于是等里长到了后,她们两人也一起跟在众人身后,去了村口的大榆树下。
今天风和日丽,天气不冷不热。
只见进村的大路上,远远的行来一驾两匹马车拉着的马车。
同样黑色的马匹走动间,身上皮毛像绸缎一样光亮,一看就是被照料者极好。
"县令大人,本村陈里正和李村长带人前来,迎接县令大人。"
看见马车过来,陈里正快步上前,高声喊道。
"既然里正和村长在,本官就先从这边开始步行进村。有劳两位帮介绍。"
听见里正声音,马车在众人面前停下来,不知是为了表示亲民,还是什么。
只见县令说完直接从马车上下来,从车厢里还跟着下来个年约三十文士打扮的人。
除了两人,还有个车夫和车夫边上有个青衣小厮。
文央只见县令大人约摸二十三四年纪,长得剑眉星目,一身贵气,应该是她见过的人里气质最好一个。
说话时嘴角带笑,看起来很温和,却不知为什么,给她一种不好接近的感觉。
吴县令穿着县令官服走在中间,左手边跟应该是他师爷的文人和小厮,右手边里正和村长在略后的位置。
朝着村子的方向走去,在边上介绍着李家村。
吴县令一边听着,脸上带着得体微笑。
"我们整个村子,现在一共有三十二户,两百八十口人。"
村长激动的把村里的事情汇报着,县令也是他见过最大官,昨天晚上为了背这些,可是背了很久。
"不错~!我看李家村里这房屋错落有致,村人都温和懂礼,想来里长和村长费心不少。"
说实话,两百多人的村子,在丰城辖下只是算一个普通小村。
只吴县令一路走来,发现李家村很少能看到闲人,跟上看到最多的都是小孩和老人。
哪怕是老人和小孩,最多也驻足看着他们,远远笑着行礼,便目送几人走后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并不像以前碰到,走到哪里都围了一圈,水泄不通。
"这也是县令大人领导有方,我想信丰城在吴大人的领导下,将······(此处省略三百字)"
文央听着陈里正的马屁,想不到你是这样的里正····
她在县令下车时,就已经让沈欣快回去跟娘亲报信,果然,快到作坊门口,就已经见阿娘和大伯娘在作坊大门等侯。
李村长马上把跟在后面的李家众人,一一给县令大人介绍了一遍,最后说道:
"县令大人,这是李家负责作坊的李大掌柜,由他给你介绍。"
"那就辛苦李掌柜,今天叨扰老伯家了。"
吴县令把他亲民角色做了个十足,他来李家村,也是因为李家作坊每交上的税银,竟然快比得上城生意最好的商铺。
算得上丰城纳税大户,而又在一个小村子里,只一年多才发展起来,所以非常好奇。
说不得他以后的政绩也能靠李福记。
"我们现在作坊,是今年九月才重新翻建,现在一共有三十三个人在作坊做事。我们用的鸡蛋,豆类和面粉大都从村里和附近购买。
我们现在作坊分为前面········"
"我第一次看到坊这样做,你们是怎么想到?"
县令边说边用手比划了下头上和嘴上。
"大人,这是我家二婶和文央妹妹想出来,因为我们家做吃食,也希望大家能吃得放心,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
做出食物能干净,让人放心。"
李文诚忙回口说道,本来昨天商量好所有主意,都推说二婶想的。
只是刚大人一问,他不知为什么有点心虚,又把文央给带上。
作坊其实不大,一刻钟不到就解说完成,一行人都被迎进待客堂屋,只见里面已经备好茶水点心。
"大人,这里准备了些我们作坊今天刚出的糕点,请大家都品尝下,提些宝贵意见。
我们也好做改进。"
"那大家都尝尝味,给提些意见!"
县令大人温和的说道。
"李福记这糕点味道,做得不比御膳房大厨做得差,难能可贵的是,还能大量的制作。"
李大人细细品尝后,感叹道!
不怪乎他到了这些天,厨里糕点都是买李福记。
"谢谢大人夸奖,我们会努力做出更好吃的糕点。"
吴县令想这个李掌柜倒是毫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