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剑猎天下> 第435章 沧海桑田,一代传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 沧海桑田,一代传奇(2 / 3)

而一旦断龙石关闭后,其他机关再踩上也没作用了,所以萧飞逸始终以为只有一道机关。

拓跋珪和天野仙师他们进出玄机洞可不是靠碧玉蟾蜍避毒,他们早就研制了解药,所以可以大量进人,否则光靠一个碧玉蟾蜍怎么能同时帮助那么多人?

碧玉蟾蜍是异宝,是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宏南伐时从中原所得,一直流传了下来。

拓跋珪和天野仙师之所以花大力气打造玄机洞,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鲜卑族向来逐水草而居,现在突然剑指中原,大军南下,万一失败了,不能没有一个退路。

就这样,从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开始,每代帝王都会派太子专门护送金银珠宝到玄机洞,已经成了惯例。

当然,这可是北魏皇室的最大机密!

而且每次押运宝物时都会以南北通商为由进行掩盖,绝不会让其他人知晓护送宝物的秘密。

为了掩盖这样的秘密,平常倒的确是做过很多买卖,像模像样,根本就不会让人起疑。

北魏王朝,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无人知晓进入玄机洞的方法。

永熙三年,北魏内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正押送最后一批北魏重宝的太子元寿滞留北方,直接改回拓跋姓,带领两千铁甲军重新建立小魏王朝。

可惜,这个拓跋寿眼中的王朝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连普通的郡城都比不了。

拓跋寿虽然手握重金,奈何北魏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死的死,逃的逃,就算想抓几个女奴都抓不到,就更别说繁衍后代了。

好在有钱,明里暗里招来了一些人,又连买带抢弄来很多女子,算是初步稳定下来。

至于说打回中原,从高欢和宇文泰手中夺回疆土,再续北魏传奇,根本就做不到。

才两千人马,怎么可能抵得过数十万大军?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茬将军一茬兵!

既然已经改朝换代了,谁还认识拓跋寿是谁?有奶才是娘,谁给发钱就给谁干活,管你是不是前朝太子!

就这样,拓跋寿最后郁郁而终,复国无望,回天无力!

由于小魏王朝也没什么太大的动作,尤其处于极北之地,山高水远,鞭长莫及,东魏和西魏倒也没有派兵清剿,给了小魏国一个很稳定的发展期。

拓跋寿的后代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武道奇才,就是现在玄机洞金椅上的人,名叫拓跋彦,小魏国最后的皇帝。

拓跋彦小的时候就志向远大,遍寻能人异士,筹谋复国之路。于是,他曾让八百铁甲军化成商贾模样,各地搜罗奇珍异宝、图书画册、武功秘笈等,为的就是培养将才和帅才。

可以说,玄机洞里面大部分的藏书都是拓跋彦命人搜罗来的。

北境苦寒之地,地广人稀,所以小魏国兵少将寡,于是拓跋彦突发奇想,想走精战路线,把手下军兵全部培养成一流高手。一个高手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这样的话,绝对三千越甲可吞吴!

拓跋彦本就是一个练武的奇才,自从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就算当时贵为太子也勤练不辍,风雨无须,取百家之长,逐渐成为一个武林高手。

越有成就,越有动力,拓跋彦三十岁以前不是在寻武的道路上,就是在练武的过程中。

期间,他还偶遇天竺神僧,拜在婆罗门下,学习梵文和天竺神功,易筋经和达摩剑法就是天竺神僧赠与。

拓跋彦一旦窥得武学大道,立刻就想武装成一支由绝顶高手组成的队伍,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这并不容易,或者说并不现实,因为不是谁都有成为高手的天资。

努力固然关键,可天赋若一般的话,就算花费数年也未必能造出一流高手。

不是谁都有他那万中无一的的绝世天赋。

而且随着他自己成为高手后,拓跋彦也知道学武远没表面那么简单,例如一个没有深厚内力的人,光凭几手花活,出去就是一个死!

所以,他想培养一支举世罕见的军队的热情逐渐消退,只能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能学轻功的就学轻功,能学剑法的就学剑法,能打铁的就天天抡大锤……全凭军兵个人喜好。

想法挺好,可问题又来了,如果大家只学一样,那么拓跋彦或领队将领也只训练一样就行,可这一庞杂下来,想让每个军兵都得到最好的指导根本就不可能。

尤其搜集来的武学秘笈包含梵文、蒙文、契丹文……什么样的都有,别说练了,光是看也看不懂。

拓跋彦最喜欢与向往的其实是中原武功,所以搜集来的武功秘笈最多的还是汉文书写的。

可是这些鲜卑儿郎文化不高,说汉语没问题,可若要看书识字却是很难。

也就是从那时起,拓跋彦终于知道从娃开始抓教育的重要性了,否则很多事根本实施不下去。

就这样,搜罗来的武功秘笈反而成为他个人的学习任务了,其他兵卒只能练习一些粗浅的刀法或剑法,想高来高去都难。

随着对武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拓跋彦对武学的痴迷与进步更像决堤的大江之水,一发不可收拾,简直如醉如痴。

他虽然不指望通过习武能达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