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独治大明>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礼耕藉,帝播新种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礼耕藉,帝播新种(3 / 3)

宴,而朱祐樘对所有参与到耕作的官员和百姓都进行了恩赏。

朱祐樘在行赏的时候,对户部右侍郎兼总督粮储的刘忠认真地叮嘱道:“刘卿,棉花之事务必重视起来!”

强军之路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而纺织业无疑是最佳选择。

以英国为例,其1802年纺织品的出口额超过780万英镑,是当时最大的创汇产品,亦是英国能够四处征战的底气所在。

第二次世界后,英国之所以衰弱,正是美国、日本、西德和意大利趁机发展纺织业,从而抢占世界的纺织业市场。

至于为什么重视棉布,而不是丝绸呢?

虽然丝绸同样冠绝全世界,但终究是奢侈品。不说是海外,哪怕是大明本土,亦没有多少人能够穿得起的。

另外,棉布才是规模性产品,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人,而今给全世界输送纺织品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还是打下华夏的工业基础。

正是如此,只要大明能够成为全世界的纺织中心,那么自己的强军之路才有源源不断的子弹,到时在世界地图想打谁便打谁。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望!”刘忠是很传统的忠臣,当即便一本正经地表态道。

从雍城县将李敏所贪墨的巨额赃银解押归来后,由于叶淇不能完成购银的差事而疏请辞,他便接替了户部右侍郎一职,故而一直对朱祐樘的恩宠是心存感激。

侍到这一切结束后,朱祐樘乘坐宫车浩浩荡荡地返回北京城,只是没有返回紫禁城,而是拐向西苑。

历史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偏差,随着一座名为养心殿的宫殿拔地而起,大明的权力中心将由乾清宫东暖阁西移,而皇权势必变得更加集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