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章 资源置换(1 / 2)

“叔,我也不是跟您在这儿胡吹呢。咱们这也是属于资源置换,我是学经济的,您是搞经济的,说到底,咱们都是一家人。反正您这里的办公设备也得换,找谁不是找呢?而且我到京市后,到时候跟五哥提一提咱们机械厂的事儿,有些东西不是就能更容易一些吗?”

机械厂也需要原材料,需要技术支持,要不然,那些设备都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许如意这么直白地话,要是真正官场上的人,那是指定说不出来的。

也就是她仗着自己现在年纪小,而且又不是正式工人,所以才敢这么说话。

厂长无奈地点点头:“你呀!我们如果有需要更换的门窗或者是桌椅,自然会换。总不能浪费国家资源吧?”

“您说的是,所以我说我们也只是先更换一批呀!而且有的办公室和宿舍的门板都坏地不成样子了,你们也不怕丢东西?”

这话算是说到正点上了。

最后,许如意拿着机械厂的合同乐呵呵地走了。

孙小军还一阵后怕呢:“你这话说地也太快太满了。你就不怕回头五哥怪你拿他当幌子?”

“有什么好怕的?顾书记的确是他三哥。现在基层的工作不好干,他当弟弟的,支持一下哥哥的工作怎么了?再说了,咱们又不是为了一己私利,那是为了全公社的老百姓呢。

你没去过乡下,所以你不知道乡下的老百姓对于工作有多执着!而且他们平时也没有机会拿到太多的布票糖票啥的,但凡是随意给他们几张,都能高兴半个月。乡下人想要买布,还得托关系弄疵布,再不然就是自己在家里织。你说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

孙小军无语,他总觉得跟许如意辩论,那就是给自己找罪受呢。

好像自己无论怎么辩,都是辩不过她的。

就像是别人说的那种,许如意就是常有理、最有理。

机械厂这边都签了合同,孙小军又亲自带她去找了孙副市长,再加上许如意手上的确是拿到了两份合同了,孙副市长也不好多说什么,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其实,现在基本上大的工厂都是国营的,也有一部分是公私合营,还有一小部分是集体制产业,就好像是平安公社的木材厂和家俱厂一样。

如果是国营大厂对国营大厂,一般情况下都是走生产任务,余下的产能才会考虑对外。

而平安家俱厂,只是一个集体制的工厂,再加上规模小,又是刚成立的,所以现在没有上面分配下来的生产任务,只能自己各处找机会。

而许如意给拉来的这些单子,最起码不用让顾三欢发愁工人们的前两个月工资了。

这也是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给了公社社员们极大的信心。

只要敢想敢干,总能搏一条出路的。

顾三欢看着这三份合同,乐得执意要请许如意吃饭,还要给她发奖金。

许如意也没有特别坚持地拒绝,给就给吧,反正她也的确是为平安公社做了贡献。

接下来两天,许如意都在写报告,还要根据自己的这些实习经历写一篇论文出来。

平安家俱厂现在已经确定了三十多个正式工,学徒工也有二十多个,这在基层来说,也算是小有规模了。

除了许如意带回来的合同之外,还有顾三欢利用自己在清河县的一些关系,最终讨来了县委大院的一些办公桌椅的生产任务,以及县一中的学校课桌椅以及宿舍上下铺的生产任务。

这两个生产任务都是直接上面财政拨款下来的,再加上许如意带回来的三份合同,他们家俱厂大概两个月内都有活干了。

这就意味着两个月的工资有着落了。

许如意把自己在AY市的一些关系以及负责人、电话等等都抄写了一遍交给顾三欢。

“我跟家俱厂的厂长不熟,我们也眼看着就要开学了,这个您就交给他吧。另外这三份合同上都注明了交货日期,您可一定要嘱咐好,别交迟了,到时候影响人家对咱们厂子的印象。”

“好,辛苦你了。”

“不辛苦,说起来我小时候也是在这里长大的,如果不是爷爷奶奶,我可能早就没命了。”

许如意是捡来的孩子,很多长辈都知道,不过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有提过,一来是不想让许老憨两口子伤心,再者也是觉得小姑娘不容易,轻易也不想拿这种话来戳人家的心。

许如意一般在村子里也不讲这个,但是当着顾三欢的面,她也觉得没必要隐瞒,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也不丢人。

顾三欢明白她对红旗大队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所以也能明白她愿意这么努力地为公社跑前跑后。

“家俱厂的事情能这么快就定下来,你功不可没。你现在还是学生,不可能长久地留在这里,但我还是想问问你,如果明年暑假,你还愿意再回来这里实习吗?”

“当然了!不过我可能要换个单位,我现在主要就是想要多方面地了解我们国家现在的一些基层经济发展状况,我可能会去县里的某个厂子,也有可能会深入到某个大队,这个都是不一定的。”

顾三欢很高兴,一个女孩子能有这样的见识,果然还是读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