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1 / 15)

【朱祁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众人:还能是什么人?当然是力挽狂澜的英主呗?

【他勤于政务,励精图治。“承祖宗之大位,夙夜惓惓于心,亦惟以古人之道德功自期,以今天下之治教养自励。”】

朱元璋:祖宗觉得他已经算不错了。

【他知人善任,能够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徐有贞曾因倡言南迁为朱祁钰所不喜,迟迟未得到升迁。时值国子监祭酒缺员,徐有贞托关系请于谦帮忙举荐。面对于谦的推举,朱祁钰直言徐有贞心术不正,不宜做国子监祭酒,但他也没有将人摒弃,他知徐有贞有治水之才,便将徐有贞派去修复黄河决口,让其发挥一技之长。最后徐有贞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修复了黄河决堤,至此“山东之患息矣”。】

“能做到知人善任,就已经远超大多数皇帝了。”刘彻点头赞赏道,“有些人不是不能用,端看用在什么地方而已。”

【他心怀黎民,注重减免徭税、省不急之务,关心各地的赈灾的情况,认为“治天下必先乎安民”。景泰三年,凤阳、淮安、徐州发生水灾,道路饥馑相望,御史王竑不待朝命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事后上奏自劾,朱祁钰不仅不生气,还高兴地夸赞王竑“贤哉都御史!活我民矣。”】

“我们的陛下,是个好人。”景泰年间的百姓内心深受触动,自古以来那些皇帝有几个是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的?像景泰陛下这样的人君真的很难得。

【他关心臣子,待人温柔。大臣们病了朱祁钰会为他们请大夫医治。听侍讲学士讲经时,因为知道学士们不敢坐自己坐过的凳子,朱祁钰便选择站着谈话,不再坐下。】

众人:我们懂,之前在看朱祁钰的南宋之旅时已经看他实操过无数次了。

景泰大臣们:陛下真的人很好,很温柔。

某些朝的大臣:羡慕且眼馋。

【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

“恤饥拯溺,纳谏信贤。”

“太祖之后而功者孰不知成祖乎,德者孰不知孝宗乎,盖犹有景帝焉。己庚之际,徵帝吾等披发左袵矣。其德如何,曰在知人,在安民。”

“景帝外倚少保,内信兴安,狡寇危城,不动声色。当时朝右,岂乏汪、黄;建炎践祚,亦有宗、李。相提而论,景诚英主。”

“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吾又读《宋史》而叹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

“英宗被虏而明犹全盛,景帝之不负祖业,不涉阴险,实明宗社之福也。”】

-

明·洪武时期

“成祖?”朱元璋看向朱棣,眼神十分“和善”。既然皇位后续继承是在老四这一脉,那这个成祖的人选根本不做他想。

众兄弟:嚯!这一听就知道很有故事啊!

朱棣满头大汗:“爹,这里面可能有误会……”

朱元璋也没立刻给他判死刑:“咱等着光幕后面的解释。”不是还要讲大明十六帝吗?那里会有答案的。

-

明·宣德时期

“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朱瞻基长吸一口气,转身向着文武百官说道,“朕欲立皇子朱祁钰为太子,卿等意下如何?”

众大臣直呼陛下圣明,齐齐赞道:“太子贤德,乃大明宗社之福,臣等为陛下贺!”

-

沉默,是今天的大宋……

赵匡胤:这还是第一次如此频繁地体会对比手法的精妙,很可以,印象已经很深刻了。别再说了,给大宋留点面子吧!

赵构:别骂了别骂了。

【听上去是个还不错的人对吧?但人无完人,朱祁钰其实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政治手段不够成熟,毕竟他到底不是正经培养的继承人;再比如说某些大臣触怒他之后也会被杖杀,因为他脾气好是真的,但他也不是不会暴躁。】

“一个人肯定会有暴躁的时候,不暴躁那就是真的泥人了。”朱棣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很大的缺陷,“很显然,祁钰不是真的软弱老好人,因为软弱的人不会有采纳于谦建议的魄力,也守不住北京。”

【并且,他还有一些公认的“污点”,虽然那些污点在我看来并没有多污,但毕竟很多人都那么认为嘛,那我就拎出来讲一讲。】

朱瞻基:公认的污点?

【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一套自己的正统皇位继承制度,叫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制度吧,你要说它严格呢?回头看一看明朝那梦幻的皇位交接,会觉得好像也没那么严格;但你要说它不严格呢?它在某些时候又好像很严格,这很难界定。但毋庸置疑的是,按照这套继位流程,不出意外的话,非嫡非长的景泰帝朱祁钰与皇位是注定无缘的。】

朱元璋内心警铃大作:“梦幻的皇位交接,有多梦幻?”

“总不能是频繁小宗入大宗吧……”朱橚悄悄嘀咕。

不小心听见了的朱棣:……

老弟,说话注意点场合,小心咱爹听见了削你。

【可现实偏偏就出意外了,正统皇帝朱祁镇跑去草原观光去了,于是朱祁钰上位了。这叫什么?这叫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