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王妃很全能,离开王爷成首富> 第142章 大家一起来讨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大家一起来讨论(1 / 2)

这一声表示皇帝有重要的事情召集大臣,但是这个只需要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前往即可。

三声表示国家出了危险或者有紧急情况,需要全体官员立刻前往宫中。

四声则表示皇帝本人遇到了危险,需要救驾。

这个钟声,有些像古代的烽火,敌人来了点亮风塔预警。

最初建立这座钟,是在国家刚成立的时候。

那时候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发明了这个,这样就方便皇帝有事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召集大家。

只是在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和大臣的努力下,国家逐渐强大,到了现在的国泰民安。

所以紧急的事情越来越少,以至于后面用的越来越少。

其实,时不时地也会有需要召集大臣的时候,只是换成了宫中的太监前去一家一家的去通知。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钟声代表着有大事发生,人们一听到,就会人心惶惶。

所以为了安抚人心,只能换成了后面繁琐的流程。

大臣们的府邸,都是由官位的高低安排的。

由高到低,围绕着皇宫而建造的。

所以,京中的官员,都在听到钟声的第一时间赶到皇宫。

大家有坐马车来的,也有骑马来的。

到了皇宫门口,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大家纷纷下马、下轿。

一眼望去,所有人都表现得行色匆匆。

你一看他们的衣服,就能知道他们来的多么着急。

有的人腰带是歪的,有的人帽子或者发髻是斜的。

如果放在平时,他们中间有谁如此,定会被嘲笑的“五体投地”,甚至还会被言官参一个不敬之罪。

可是今天,大家谁也没有在乎这些。

一些关系相好的官员,三五成群的走在一起。

互相问着对方,可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之后,大家得到的结果一样,那就是不知道。

一群人见在一起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加快了前往金銮殿的步伐。

等他们来到金銮殿的时候,皇帝已经身着朝服,表情严肃的坐在了上方。

官员们如同早朝的时候一样,纷纷跪倒在地。

“臣等给陛下请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官员们行完礼以后,皇帝开口叫起了他们。

“众卿平身!”

“谢陛下!”

皇帝语毕,众臣们又是一声高呼。

众臣们的礼数,周全的不得了。

比他们平时上早朝的时候,还要规矩。

他们都生怕自己的一个不注意,被人挑出毛病,当成出头鸟。

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过后,所有人都十分规矩的站在了自己的位置。

皇帝不说话,他们也没有动静。

还是五皇子萧景宜不怕死的,站了出来。

他身后的人,想拉都没拉住他。

“陛下,不知您叫我们前来所为何事?”

在朝堂上,只有君与臣,没有父与子。

所以,就算是皇后的儿子,嫡出的皇子,也和群臣一样,称呼皇帝一声陛下。

皇帝之所以没有先出声,他就想看看,在他当政期间,有没有那种直柬不讳的人。

看来,结果让他有些失望。

不过,好在他一直觉着没有出息,只知道躲在皇后身后的儿子,是不错的。

至少他在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站了出来。

“嗯,朕这么着急的叫你们来,自然是有大事。

来,王公公把齐王的信给大家念一念。”

皇帝说完以后,从怀里掏出了萧景宇写给他的信。

底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加疑惑。

只是齐王殿下的一封信,至于敲响警钟,把他们所有都叫来吗?

难道是边关出了问题?

就在他们不解的时候,王公公已经从皇帝的手里接过了信,开始念了起来。

“问父皇安。。。”

王公公当着所有人的面,一字不差的将信里的内容,都念了出来。

因为字很少,王公公念的就很快。

王公公念完以后,他看向下面的人。

发现群臣的表情,和皇帝刚看到的时候一样,都是满脸的不信。

就在他以为不会有人说话的时候。

这不,显眼包不就来了。

“陛下,这只是齐王殿下的一番推测。

江南身处南方,这个季节本就多雨。

如果说只是因为一个人的猜测,就下令让所有人“背井离乡”。

这说出去了,恐怕群众们也不会相信。

而且这只是刚刚开始,江南的雨水多着呢,总不能每次都因为一个人的猜测而停工吧?

碰巧,微臣在江南有个老乡,他曾和微臣有过信件上的往来。

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和微臣抱怨江南的雨多。

所以,微臣觉着齐王殿下的话,过于严重了。

怕不是殿下在边关待的多了,人也变得草木皆兵了?”

这个官员,前面的话,听着还算有道理。

可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