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窈娘> 爹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爹娘(1 / 8)

颜家并不是那等泥古不化之家,虽然于老夫人常常说女孩儿家不做睁眼瞎就好,可依旧请了举子教她们读书识字。窈娘五岁那年因为解氏生病,只得随祖父母去西北,即便如此,也让人教读书识字,只是在西北学的浅,有些跟不上女学教的。

还好她是个不服输的性子,这一个月连日补缺,她记性又出其的好,也算是勤能补拙,后来居上了。

学堂放着六张桌子,除了她们姊妹三人,另外还有二房的堂妹颜如贝,再有二房钧三太太的侄女赵芳以及于老夫人嫡亲的外孙女莘婉都和她们一伴读书。

这个时候颜如贝已经坐在书桌前了,她年方十四,快到将笄之年,生的丰润端庄,见到窈娘她们,对她们招手:“瞧你们一头的汗,我带了冰酥酪来,快解解渴。”

窈娘用丝帕擦着汗,坐下来向颜如贝道谢:“多谢贝姐姐了。”

这颜家二房的在第二代算得上人丁兴旺,二老太爷现任宁州知府,一共三个儿子,两嫡一庶。到了第三代,反而比不得大房和三房了,莫说大房有三子三女,三房也有一子一女。二房长子颜应龙比窈娘父亲颜应祁还大五岁,已经十年前去世,撇下妻儿,次子则是颜如贝的父亲,不好读书,荫监出身,虽是庶出,但因为娶了盐商的女儿,家境颇为富庶,只可惜颜如贝没有兄弟姊妹。至于二老太太的幼子颜应钧夫妻,夫妻感情虽好,但成婚数载,一直无所出,钧三太太这里把娘家一对侄儿侄女常常接来小住。

颜如贝笑道:“虽说好吃,可也别贪嘴,解解渴就好了。”

窈娘看起来瘦,其实身子骨挺好的,所以不介意,倩娘倒是很赞同:“昨日我吃了一碗木瓜水,闹了肚子。”

几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只见门口出现一瘦弱的姑娘,她生的纤巧薄弱,即便如此暑热,她依旧穿戴整齐。

“莘表姐。”窈娘笑着起身。

这些日子她的学业有长进,也多亏了莘婉指点,所以她对莘婉多了几分亲近。又听母亲解氏提起她父母双亡,托孤颜家,颇为可怜。

但莹娘却不大喜欢莘婉,无他,同行是冤家。原本在莘婉没来之前,莹娘很受宠爱,莘婉来了之后,莹娘地位就不如以前了。

莘婉坐下之后,却不吃冰酥酪,她对颜如贝道:“我恐怕不能享用了,多谢你的美意。”

窈娘看了颜如贝一眼,莘婉据说是早产儿,因此身子骨不好,颜如贝平素再周到不过的人了,怎么明知人家不能用,还专门准备这个,完全可以准备些竹蔗马蹄茅根水这样平和的凉茶。

耳边又响起颜如贝笑吟吟的声音:“婉姐儿你真的客气了。”

最后进来的是赵芳,她年纪约莫和莘婉差不多大,十岁左右的年纪,若说莘婉身上有一股“精华灵秀”,赵芳则是颇有“林下之风”,和魏晋名士一样的品格。

“昨日清理旧物,发现了《郑羲碑》的拓文,当年我父亲在山东任上做官,带我和哥哥爬天柱山,发现了上碑,后来听人说下碑在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我那时年纪还小,父兄又去寒洞山亲手拓下。我听说这碑文集篆、隶、草之长于一体,所以今儿特地带给你们看看。”

窈娘等人围着看了一会儿,都啧啧称奇,还好一会儿余先生来了,她们才各自回到座位上。

虽然这里摆了冰盆,但依旧燥热不堪,窈娘艰难熬过上半晌,下学后就先走了。倩娘和莹娘还有莘婉则一起去甄氏那里用饭,莹娘看今日中午果然有鲍鱼,不由得问甄氏:“这是不是三姐姐舅舅家送的?”

甄氏讶异道:“你如何知晓?”

莹娘噘嘴:“今儿就听三姐姐说过了。”

甄氏笑道:“这是新鲜的鲍鱼炖的汤,里边加了苹果、无花果、黑枣还有猪排骨这些,我是北人不擅长做这些,还是你二娘做了送过来的,你多喝一些。”

“知道了。”莹娘埋头喝汤,不敢多问。虽说她会在窈娘面前显摆一二,可是若是在甄氏面前被她知晓了,定然会被责备。

甄氏又问起莘婉:“如今天气炎热,姑娘身子可还吃的消?”

莘婉笑道:“还是和以前那样,不过和姐妹们一处消遣也极好。”

“过些日子再请人来看姑娘瞧瞧。”甄氏看了莘婉的脸色,思忖之下道。

莘婉正欲回答时,只听外面道:“夫人,三爷回来了。”

“快,快让景文进来。”甄氏欢喜道。

不一会儿,只见一少年进来,他一身桂子绿刻丝双飞燕纱袍,额头上沁着汗。他生的很剑眉星目,唇方口正,正是甄氏之子颜景文。

桌上又添了一幅碗筷,颜景文坐下后,正好看到对面的莘婉,二人相视一笑。

又听甄氏问他:“你怎么这个时候有功夫过来?”

“先生生病要家去奔丧,我回来时正好遇到了大哥哥,他说和爹说到时候让我拜在他业师门下,所以我先回来了,看何时大哥的业师澜沧先生过来,我再过去。”颜景文道。

甄氏笑道:“那等你爹晚上过来,我替你问问他。”

莹娘在一旁道:“正好女儿今儿准备打一对络子,正好送给爹爹。”

甄氏颔首,哪里知晓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