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三(1 / 2)

番外三
纪雨宁原本担心娇娇儿受不住旅途辛苦, 哪知这猴崽子皮实得很,随行的两名乳娘一路上吐得七荤八素, 娇娇儿还兴奋地扒着窗户往外看呢。
纪雨宁很不能相信儿子随了她的脾性, 她小时候可是文文静静的,比兔子还乖,一定是他老子造的孽。
楚珩不动声色地往身侧瞟了眼, 想起自己初见纪雨宁的时候, 那样活泼明艳,跟安静半点搭不上边——当然现在的她完全不会承认就是了。
越往南走, 纪雨宁的思乡之情愈烈, 都说故土难离, 她在京中过了有八—九年了, 每每回想起还是做姑娘时、梳两条丫髻走街串巷的日子——当然现在是不行, 尽管微服出巡, 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纪雨宁仍规规矩矩梳着妇人头,做端正打扮, 有板有眼。
楚珩几番想劝她改个样子, 纪雨宁总是不听, 觉得有失身份, 拖家带口的人还学小姑娘装嫩, 不怕笑掉大牙。
甫一入扬州,石太后才歇了两宿, 便抖擞精神去了高旻寺, 据传是禅宗坐香道场, 没有比这个更适合礼佛的了。石太后本就心虔,加之出了石家的事, 愈发怀疑是否祖上积下什么冤孽,引来小鬼缠身,她帮不了石家,便只有向菩萨祝祷,好歹给石家多些庇护,别让一干子弟冻饿而死。
纪雨宁觉得石太后是个很单纯的人,她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因此很难用善恶做区隔,但无论如何,石太后的心愿也不过小小一点,纪雨宁跟皇帝也得成全——不能助石家恢复昔日的辉煌,帮着诵两遍经还是足够的。
不过楚珩自来了扬州便有些心猿意马,坐蒲团上也看不出多少诚意,倒是不住地拿眼去瞟纪雨宁,仿佛暗自比较她跟庙里的观音像哪一个更符合仙人的想象。
纪雨宁恨不得拿块布把他眼睛蒙起来,哪有这么参拜的?连累她倒被佛祖怪罪。
石太后向来气度宽宏,在外更得顾着儿子媳妇的脸面,因此并未申斥,只和颜悦色地让他们自去作耍——这便是逐客的意思了。
至于石太后自己,还得沐浴焚香,吃半个月的长斋,她老人家干脆就住在寺里,省得那对小夫妻碍事,偌大年纪还跟顽童似的。
从高旻寺出来,纪雨宁忍不住埋怨,“都怪你,香也没点着,这一趟岂非白来?”
楚珩倒是乐呵呵的,“成日听那些高僧讲经有什么趣儿?你若喜欢,改天我请他们来宫里,随便你听个够,如今且忙要紧事。”
纪雨宁想起皇帝此行原为扫墓,便不再言语。本来想将娇娇儿送去驿馆,怕沾了阴气秽气,哪知楚珩却道:“他若连这点都受不住,也不配当朕的儿子。”
看他如此积极,纪雨宁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这趟出来得匆忙,她也未事先招呼,踌躇良久方记起路径。
以往那片墓园都是纪凌峰在打理,可这会子刚刚开年,他忙于生意,恐怕无暇自顾。
纪雨宁一面琢磨着等到了地方该说些什么,一面踏着荒草萋萋向前走去——初春之时,草色只是浅浅一层,拂在肌肤上软绒绒的,间或有沙沙之音,像一曲天然的伴奏。
这对楚珩自是新奇的体验,宫中祭祀皆是在太庙,排场极大,步骤极繁,尤其礼官每每都念上数个时辰枯燥无味的祭文,叫人连半分悲痛之心都升不起来。
此时行走在寂寂无人的旷野里,楚珩却自然而然地收敛了嬉容,用不着整理情绪,他仿佛已融入这片枯冢之中,亦或者是被纪雨宁的情绪所感染。
他蓦地想起,“是否该带些钱纸来?”
纪雨宁摇头,“不必,有这些就够了。”
晃了晃手中提篮,里头是几支线香,一瓶清酒,并几样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
纪老爷这辈子赚够了银钱,但银钱却并未带给他许多快乐,亡妻早逝,女儿的姻缘也不幸福……想想真是愧对九泉下的那人。临终时纪老爷便交代了,那些金银俗物不必往他这儿送,他也懒得要,得闲时喂他喝杯水酒、陪他说说话就行了。
看似是自嘲般的笑语,楚珩却从中品出一丝凄凉,看来老爷子最牵挂的、最不放心的还是女儿,才会特意要她时不时来报个平安,只可惜生死两隔,纵使纪雨宁如今已脱离樊笼,老爷子却再看不到了。
思量间,楚珩已是轻车熟路跪了下去,又整整齐齐将酒菜码放在青石砖地上,响亮地道:“爹,小婿不才,来看望您了。”
纪雨宁拦都拦不及,堂堂君王行此大礼,还好老爷子是早就过世的了,否则岂不折福?
眼看楚珩还要声情并茂发表演讲,纪雨宁一手抱着娇娇儿,一手便拉了拉他的衣襟,“行了,快起来吧,我爹又不认得你,谁要你装熟?”
楚珩不好意思地搵了搵眼角,“我是想让咱爹放心将你托付给我,总得有所表示吧?”
纪雨宁道:“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你方才这么一跪,也算是给我爹送了见面礼了,还嫌不足?”
楚珩的意思,是想找人将墓园扩建,虽不能逾制,但这样寒酸看着总是不妥,纪雨宁忙道:“罢了,我爹就想安安静静躺着享点清福,你还给他添乱,就不怕他半夜三更来骂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