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全科医师> 第1599章 院士嘴里的刘牧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99章 院士嘴里的刘牧樵(1 / 2)

第1599章 院士嘴里的刘牧樵
真的,在座的专家,没有一个想到,还会有一个什么人更适合做儿科的主委,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赵院士看着大家疑惑的神态,笑了笑,说:“刘牧樵。”
刘牧樵?
众人惊得半天没做声。
赵院士转过头,对袁姗笑了笑,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最近,你们医院在儿科的两大成就,都与刘牧樵有关。是不是?袁姗!”
两大成就?
哪两大成就?
众人更加惊疑,安泰医院儿科有两大成果?
从院士嘴里说出来的成果,就不是一般的成果了,至少是国家进步一等奖以上的,他才可能称之为成果。
有吗?
难道是儿童肥胖症的治疗?
这个可以算是重大成果,那么,还有一项呢?
没有人想得起来具体是哪一项。
这几年,安泰医院名声鹤起,已经跻身全国优秀儿科行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是,对于一些百年大医院来说,并没有对安泰医院儿科另眼相待,因为,一所医院,一个学科都必须是有时间积淀的,没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很难成为真正的强科。
一个超级有水平的人,可以建立一个优秀的科室,但是,优秀并不等于强大。
就和暴发户不能与豪族相比是一个道理。
暴发户可以说一夜致富,十年成就一个暴发户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又有几个暴发户能够延伸十年,百年?
因此,可以说,安泰医院儿科异军突起,并没有太引起百年老院的重视。
赵院士看着大家惊异的眼光,说:“近几年安泰医院儿科的进步我就不多说了,他们已经和我们一些百年儿科的差距微乎其微了。最近,出了两件事,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一是袁姗主任治疗肥胖症,大家都知道了,我不再重复。第二个,就是她们一个年轻医生,在儿童重症抢救方面,成绩斐然,有一篇小文章,也许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在这期的《中华儿科》杂志上,有一篇《中医药在儿科重症抢救中的突特价值》,我建议,大家看看,32个案例,抢救成功29例,这个成绩,意义我就不多说了,你们都懂。”
众人惊讶不已。
惊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中药在抢救重症病儿上,这样好的效果,简直是匪夷所思。
一般的概念,儿科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能够达到50、60%就很不错了,达到90%以上,非常不容易。
要知道,这百分比,越是往上,达到80%以上,哪怕增加1个百分点都非常的困难。
那个叫阿玲的副主任医生,抢救成功率竟然达到93%,非常震惊。
当然,这个93%的成功率是小数据,总共才32个人,还不是最终的成功率,其次,重症病人的定义也是有出入的,没有严格的定义标准,各医院会有一定的误差。
但无论如何,阿玲的成绩确实吓人。
惊讶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赵院士竟然连小文章都看,可敬可佩啊!
院士一辈子都在学习,他们始终保持自己在本专业科学的前沿,有些院士虽然很老了,作为习惯和责任,即使90岁了,还坚持学习。
赵院士今年88岁了,一个副主任医生的文章他都看,可见,他是多么的谦抑和敏锐。
该好好向他学啊。
赵院士转过头,说:“袁姗,说说,这两项成果是不是刘牧樵帮你们攻克的难关?”
“是的,刘牧樵在儿科方面的造诣很深,最近,他还把中医药运用到儿科各疾病的治疗中,效果出奇的好。”袁姗实话实说。
“我就知道是这么回事。”赵院士微微笑着。
对于刘牧樵,赵院士已经关注他3年了,这3年时间里,儿科领域,所有与刘牧樵有关的文章,他都会看,越看越是心惊啊。
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又没有儿科临床的经历,却掌握这么多的知识与技能,不可思议啊。
他特别查了一下刘牧樵的简历,也通过熟人了解了一些刘牧樵的情况,更加是他难以理解的。
刘牧樵没有任何海外学习的经历,国内也没有师父,本科还是清江大学医学院读的,这所破医学院根本上不了台面,除了刘牧樵,还没有听说有任何清江大学医学院出身的人,有一项稍有名气的成就。
他在京大读的硕博,也是与儿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他怎么就成了儿科的专家呢?
而事实上,他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总共,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儿科有101篇文章,赵教授都看了,特别令他吃惊的是,安泰医院儿科的进步,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触角伸到了儿科的每一个细小分支。
这就非常厉害了。
要知道,各医院儿科,都会有侧重面,不可能每个方面都领先,哈医在儿科硬皮病方面领先,协和儿科在先天心脏病和重症医学方面领先;湘雅儿科在遗传学与神经学方面领先;京大一院儿科在儿童癫痫方面领先,等等。
而安泰医院似乎在每一个细分的分支学科上全面追赶,并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