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第一百一十章 刘伯温:我这一生,如履薄冰!【求订阅!求月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章 刘伯温:我这一生,如履薄冰!【求订阅!求月票!】(2 / 4)

续贪闲!”

好家伙!

看着李善长这副忠心耿耿的做派,季秋顿时颇为感慨的摇了摇头,唏嘘无比。

一见到朱元璋,李善长就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将“忠君体国”这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并且李善长还深谙说话的艺术。

明明很简单的一回事,季秋还强调过,朱元璋不会因此事降罪。

但李善长依旧把“大明未来会亡”一事,单拎出来做文章。

并且借着这件事,顺道点出并不是他李善长主动揽差。

而是在刘伯温主动邀请,外加在想要为朱元璋分忧的心理驱动下,才参加进来的!

一波三折之下,再次彰显了李善长的忠臣形象!

老戏骨啊这是!

怪不得李善长能在洪武年间混迹多年,屹立不倒!

若不是受到胡惟庸的牵连,李善长没准还真就善终了!

手上的确有两把刷子!

经过李善长这么一番几欲泣血的陈述,朱元璋也就不再纠结这些细枝末节,转而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咱知道,你李善长最是明白咱的心思,不必解释这么多。”

“咱信你!”

“谢上位隆恩!”

待到李善长又是一拜后,朱元璋命他起身,继续询问道。

“咱问你,你说你与伯温,算出来了咱大明的灭亡之期?”

“咱的大明,享了多少年国祚?”

说这话时,朱元璋的右手不自觉的攥紧,暴露了他此时并不平静的内心。

很明显,朱元璋嘴上说的洒脱,但还是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咱的大明,怎么就亡了呢?

李善长道了声“臣万死”,这才用一种玄之又玄的语气,断然道。

“跨南北,纵西东,南方而兴北方终!”

“我大明共享国祚,九百九十九年!”

李善长刚刚说的那句诗文,便是他和刘伯温撰写的“烧饼歌”上的原文。

通篇都是这种乍看高深,实则狗屁不通的玩意。

只要愿意琢磨,能从一句话里,得出十几种不同的结果。

具体怎么理解,全看当事人心里的执念,以及脑补的功力如何。

但这时候的人们,偏偏就吃这一套。

毕竟这可是天机,玄乎得很!

哪能跟话本似的,一眼便能让人理解其中的意思呢?

“咱大明,竟有九百九十九年的国祚?”

听到李善长的回答后,朱元璋大为吃惊,声音也是变得颤抖起来。

这不能说明朱元璋的定力不好,相反,朱元璋的定力已经非常不错了!

任何一个开国之君,若是得知自己国家能有九百九十年的国祚,估计都没有朱元璋这么淡定。

享国最长的周王室,也未能超过八百年!

却依旧是无数帝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大明的国祚如此绵长,岂不说明大明要远远强于先前所有朝代?

这事若是真的,那便是朱元璋这个开国帝王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没有之一!

真正的千古一帝!

一千年,就这么一位开国皇帝。

你就说是不是千古一帝吧!

但激动过后,朱元璋很快便冷静下来,觉得有些蹊跷。

李善长编出来的这个数,实在是太圆满,太吉祥了。

甚至还包含着一种暗示。

大明并不是因为君王昏庸,又或者是“气数已尽”这种毫无道理的原因,才灭亡的。

而是上天不能容忍千年王朝的存在,才在冥冥之中,左右了人世间的局势,才让大明在九百九十九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寿终正寝。”

虽然对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很是满意。

但朱元璋本来疑心就重,这个数字又是如此凑巧,让朱元璋不得不怀疑这封预言的真实性。

念及于此,朱元璋缓缓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对着李善长平静的问道。

“军师之前,曾无意中向咱泄露了一次天机。”

“当场便是大口大口的吐血,疑是上苍警示。”

“咱大明的命数,想来要比上次的天机,重要的多。”

“怎么这一次,不光你李善长一点反应也没有。”

“就连军师也是气定神闲的模样?”

“难不成这次的天机,还不如上次的小事分量重?”

说到最后,朱元璋的语气愈发冷厉,已然有了逼问之意!

“上位!”

“我大明国运,自然是大过一切,重若泰山!”

“至于臣等为何没有被上天警示...”

“臣不知天意,不敢贸下断言。”

“但臣猜测,可能是上苍有感于上位在创建大明的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特意降下天机,让上位能够得知我大明的后世之事,以示恩宠!”

“更何况上位乃是天子,更是我大明的开国之君,万世之君!”

“这等事关我大明国运的天机,在上位面前,又有什么好遮掩的呢?”

“当然,臣这也只是猜测,具体如何,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