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三国:季汉刘璋> 第94章 春秋之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章 春秋之风(1 / 2)

“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如汶山郡、蜀郡属国的叟夷。”

讲解完南中过往历史的杨洪,向着刘璋开始讲解起了南中的地理人情。

“南中叟夷中狡黠能言的人,被称作耆老,通常情况下耆老会被拥立为一族之长,主持叟夷部落中的大小事宜。”

“耆老判决部落中的纠纷喜欢用打比喻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比喻的例句是叟夷祖祖辈辈中口头相传下来,虽然没有用文字记录,但传承却是没有断过。”

“传承的久了,这些比喻的例句显得尤为珍贵,被奉为夷经,叟夷间有矛盾冲突,都通过在夷经中找案例来处理。”

“南中之地,汉人少,叟夷多,叟夷们喜欢用夷经,汉人入乡随俗,言语间也大多引用夷经中的句段,以便和叟夷辩争,也因此南中汉人对儒家典籍不怎么看重。”

‘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刘璋听到杨洪的话,想起了这一句经典的谚语。

其实论起制度优劣,生产力先进程度,南中的叟夷远远比不上汉人,按理说叟夷应该向汉人学习,效仿汉人的生活方式。

但南中这个地方,叟夷的人数大大的超过了汉人的人口,并且汉人的武力并不足以碾压叟夷,于是南中汉人出现了叟夷化的倾向。

通俗点来讲,南中的汉人就像一滴墨水,如果南中的叟夷只是一杯水的话,一滴墨水足以将叟夷染黑。

只是当前南中的叟夷是一片池塘,只凭一滴墨水,怎么也染不黑叟夷这片池塘,反而墨水被不断稀释,失去了原本的墨色。

“南中大种的叟夷一般会建一祖庙,名曰“家鬼”。四时杀牛宰马享祭,名为“卜鬼”。每年常以蜀人并外乡之人祭之。若人患病,不肯服药,只祷师巫,名为“药鬼”。其处无刑法,但犯罪即斩。”杨洪不待思虑的继续讲解着南中的地理人情。

“有女长成,却于溪中沐浴,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名为学艺。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谷;倘若不熟,杀蛇为羹,煮象为饭。每方隅之中,上户号曰“洞主”,次曰“酋长”。”

‘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名为学艺。’杨洪讲的通俗易懂,刘璋自然是一听就明白了,这不就是银趴吗。

他来了兴趣,对这趟南中之旅有了些异样的悸动,当然他并不是要参加银趴,而是要去熟悉南中的地理人情,只有对南中的地理人情深入了解,他才能更好的处理南中叟夷不时叛乱的问题。

“这群叟夷倒颇有春秋之风。”张裔插了一句话,语气轻快无比。

他的这句话一出口,顿时在场的氛围活跃了起来,一群人或是为人端重的,只是面上微微一笑,或是为人轻佻的,已然是捧腹大笑了起来。

‘春秋之风。’刘璋面上露出浅浅的一笑,对于张裔讲的隐晦笑话,他多少是懂的。

春秋战国时代的汉人风气开放,有野外自由结合的习俗:幕天席地,人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那位被称作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记载,孔子的父亲叫孔纥,母亲姓颜,两个人‘野合而生孔子’。

哪怕是到了汉代,也还有些地方有野合的风俗,刘璋的前世曾经看过蜀地成都附近出土的汉墓画像砖石,上面有不少是表现男女野合的画面。

从画面上看,当是三月春暖开的时节,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会携手步入郁郁葱葱的桑树丛中,将衣服尽除抛置竹篮内,然后在小树林里纵情求欢。

——

安上县。

在旄牛夷王狼谭的亲卫参加进战斗后,娄发的一方的军阵稍稍有些吃力的样子,向后退却了一两步,但也只限于一两步,娄发部曲的军阵还是稳稳当当的在不断收割旄牛夷的性命,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看着在自家军阵前,悍不畏死的挥舞着短兵,不间断的冲击自家军阵的叟夷,娄发面色如常,没有丝毫的担忧。

两军相争不是市集上的两个匹夫斗殴,靠个人武勇就可以压倒敌方,拿下对决的胜利。

两军相争,想要拿下胜利,需要的是严明的纪律,成型的阵法,乌合之众纵使有万人,也抵不过精锐的士卒千人。

娄发拿起手中的弓箭,闲庭信步般在中军处搭弓射箭,凭借着精妙的箭术,每一发弓矢的发出,他都能拿到一名凶悍叟夷的性命,缓解自家部曲的压力。

在对面的旄牛夷王狼谭一双浓密的眉毛随着局势的变化,愈发的扭曲了起来,如同一团麻一般。

他心知肚明,眼下的他没有任何的机会去击破娄发的军阵,拿下这场战争的胜利了。

尽管他派出了他手下最精锐的儿郎去冲击娄发的军阵,但在部落战争中大显身手的这些儿郎,面对严丝合缝的汉人军阵,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做些什么,只能盲目的对着长矛去冲锋,最终断送自家的性命。

‘那是什么。’骑在较为高大的南中马上的狼谭注意到了安上县后方扬起的灰尘,并且这团灰尘在不断的向着战场席卷而来。

眯着眼睛打量一阵后的狼谭确定了,那团灰尘是一支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