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5.无用(2 / 3)

想前明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对下头的人太苛,就要酿成这样的宫变!

太子妃指尖微微颤动,望着上头沾着不少血迹的供词,她越看越觉着可笑,就为了这等莫名其妙的原因就要杀主?那个齐顺是谁?太子妃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她平日里要见那么多人,早就把这什么齐顺给忘了!

看完后,太子妃反而有了底气,她跪倒在地,先向康熙请罪:“皇阿玛,儿媳的确有错,儿媳御下不严,倒连累了弘暄,往后儿媳绝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还请皇阿玛治儿媳管家不利之罪。"

她这么说,实际上却笃定如今弘暄无事的情况下,康熙一定不会为了个背主的奴才对她这个太子妃如何。

胤仍听完怒极反笑,冷冷望着伏在地上的太子妃,他跟她说话、给她递得台阶,她却只向皇阿玛伏地请罪,好,好得很!

四年前,她嘴上说改了、说认错了,实则眼里还是没有他这个太子,只不过这几年将那些轻蔑都藏了起来,如今她仍旧觉得能主宰她命运的唯有皇阿玛罢了!

“驭下之术,应当宽严并济,你就是太严了,”康熙见太子妃额头磕得通红,叹了口气, "太监本性卑贱,应当严加管教,但也要留个喘气的缝,不能把人逼死了。以往四妃协理宫务多年,很能够相互平衡、把握尺度,你该好好和她们学些本事来,以后宫务还由四妃共同协理,准你在一旁参谋、学习吧。”

太子妃顿时脸色惨白,但她知道这回弘暄几乎送了命,而这事又和她脱不开干系,必然要付出些代价……于是她咬着牙磕了个头,哑着嗓子道:"儿媳谨遵皇阿玛旨意。"

康熙见太子妃虽然脸色不好,但至少不曾有怨怼的神色,于是便不再多言,转向胤初道, “弘暄已经十一岁了,过两年都该成亲了,常逗留后宫不大妥当,很应该注意男女大防,以后他住在前院,除了早晚请安,不许他留宿后宫,你这个做阿玛的要多狠狠心。"

虽然没有明面上将弘暄从太子妃身边带走,但这也是不让弘暄和太子妃多接触的意思,胤初心底门

清,全都一口应下。

就是皇阿玛不说,他也不想让弘暄多留在太子妃身边了,太子妃这样的性子,没得把好好的孩子教坏了!胤仍瞥了眼跪在地上却还不服气地攥紧拳头的太子妃,心想,皇阿玛说得委婉,这已经是给她留了脸面了。

又说了几句要将莲花池的莲花都拔了的话,康熙站了起来,正色严厉地道:“太子妃起来吧,这个亏吃过了,以后可别再犯了,再若伤了太子的子嗣,朕也不容你!"

太子妃立刻伏地磕头:“儿媳铭记于心。”

“那个叫和顺的太监,派人给他医治,别让他死了,”康熙往外走去, "回头再仔细审审,看看这人背后还有没有其他浑水摸鱼之人。"

“是,皇阿玛放心。”

“至于另一个庆顺,救弘皙有功,就算功过相抵,也派人给他医治,”康熙脚步顿了顿,又笑道, "你那个程氏,养得几只猫儿倒还有些灵性,竟知道护主救人,也算一桩福泽了!以后让梁九功交代下去,不许有人伤这几只灵猫,回头再拨几个人专门伺候它们。"

胤极一直阴云密布的面色这才微微露出一丝笑意,应下了:“谢皇阿玛恩赏,儿子代程氏谢过皇阿玛!"

康熙点点头,又关怀道:“听说程氏怀的是双生子?她果然是有些福气在身上的!这几年为你开枝散叶很有功劳,回头让阙院正亲自为她安胎请脉,若真能请安为你产下双子,朕大大有赏!"

“多谢皇阿玛!”胤初眼眸都亮了,阿婉被皇阿玛御口钦定为有福之人,以后谁还敢用阿婉的出身来攻讦她?

如今得了皇阿玛这话,只要阿婉能平安生子……太子嫔之位跑不了。位分封号再往上提一提,以后太子妃也不敢再这样轻视她了。

胤极心底一阵轻松。

等康熙摆驾回澹宁居,屋子里就只剩下胤初和太子妃二人,他回了厅堂,太子妃已经站了起来,背对着他站着一动不动。

胤极都不知道该怎么劝她了,太子妃这人太倔,有自己有自己的主意,一旦认定了什么,十头牛也拉不出来似的,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

但今儿他却预备毁了她那份不知道打哪儿来的自负自傲,他和皇阿玛今儿在永定河,除了检阅河工,还为了一桩极为重要的事情。

r />这事儿很快就会人尽皆知,皇阿玛是必然要颁告天下的,他要让天下还在思念前明的汉人都绝了念想,从此这天下也就安稳了。

“石氏。”

胤极对着她的背影轻声道。

“费扬古今儿带回了朱三太子及其妻妾子女的头颅,我和皇阿玛都见了。”

这也是为何康熙愿意对太子妃小惩大诫的原因,因为他心情实在好,好得不得了,即便发生了这样的事,都没法让他的好心情败坏。

太子妃背影震动,总算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