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最好的兵法,永远是告诉你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威慑的作用,远远大于毁灭。
而东西周近八百年的历史便是很好的诠释了一点。
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国崛起以后,明主也有昏庸的时刻,但是只要他们手中的军队存在,那么霸主的地位便不可撼动。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周王室,天子有六师,六师存,则周礼存,诸侯宾服。
直到周昭王南征而不返,丧六师于汉,从此天子的权威开始动摇,没有强大的军队,就开始衍生不臣,再演化至抗命,最后问鼎几何。
而在周公旦时期的天子六师是怎样的存在?
传说中周公用兵,并不能说有多么神奇,相较于太公望而言,军事才能弱于治政。
可是周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几乎从来不用天子六师平叛,在对北方游牧蛮族的战争中,甚至极少带六军出征,而是号召诸侯会盟。
对外,则是诸侯先行,周公坐镇中军,指挥联军,给予联军各项战略目标,完成则赏赐,失败则降爵甚至是除爵。
大战之下诸侯悍不畏死,周公赏罚分明,就算是诸侯损失惨重,心中有不服气者,软硬兼施之下,也只能偃旗息鼓,先看看军阵严明的天子六师,再看看周公递上的封赏陈表,感激涕零的接受封赏。
对内,才是天子六师的舞台,打楚国,必然是吴越荆三国先上,南方诸侯攻城拔寨的时候,六师还在身后慢慢悠悠的行军。
等到了以后,楚国不是被打得血崩,就是已经递交友好的降表。
所以周公旦仁义的名声广传四海,据说诸侯之间发生了叛乱,根本不需要六师出兵,只需要周公到场站在那里,诸侯就会开始和解,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
嗯,武庚除外,三监之乱和管理学无关,这是前朝遗留的问题。
总而言之,无论是周公旦管理诸侯军队的方式,还是后世伟人提出的存人失地,失地存人的概念,其实同根同源。
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往死里干的,不是莽夫就是牛马。
聪明人都是指挥别人干活,自己在后面大棒加枣,恩威并施。
然而为什么说防守反击是一种代价最小的攻击手段?
玩球的人应该都理解这个意思,特别是某個魔力鸟教练的粉丝。
孙武的主张和拿破仑其实是两个极端。
拿破仑的战争论,崇尚的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催生出了一批一二战中最极端的战争疯子,就算是穷途末路,也要将进攻进行到底,珍珠港事件便是如此。
可等到战争满目疮痍,列强回首,发现战争后似乎除了某个后来者,谁也没讨到任何好处的时候,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原来《孙子兵法》才是最平和的战争方法。
所以后面的世界格局,又重新回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代。
而孟焕此刻便是在向汉武帝,还有小朝议的群臣表达这一种思想。
“陛下,臣请在原九原郡重新设郡县,以作匈奴南侵的战略缓冲地。”
刘彻还未发言,庄青翟感觉自己脑瓜子嗡嗡响,似乎心中有些明悟,却总是卡在最后一层不能捅破。
“孟将军,敢问何为战略缓冲地?”
“其实就是相当于云中郡之于京畿一般,按以往的形式,匈奴南下如果想直逼长安,就得先过云中郡,再入雁门、上郡,这三个郡县,对于匈奴与长安而言便是一块缓冲之地,可以拒兵锋于国都之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