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的暴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的暴利(2 / 2)

至于人嘛,朕看太仆寺卿董应举不错,他前段时间跟着左光斗屯田,成效显着。不过此人能力出众,敢于任事,朕看可以升任工部左侍郎,前往南京主持西南采购铜矿与铸钱一事,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董应举这个人朱由校一直想要重用了,他自从去年书建议在京畿屯田以后,就被朱由校任命为京畿屯田使,虽然屯田最开始还有些波折,但到现在也算顺利。

个月就收到他的题本,自去年十一月以来,安置辽东、山东流民一万三千户于顺、永平、河间、保定一带。

并且拿着京畿总督邹元标给的十万屯田银四处奔走,购买民田十二万余亩,连同闲地共十八万亩广招流民耕种,并开水渠、修堤防;连同猪舍、仓库、坊圃、运输工具等设备,仅费款五万两,而年收麦谷达七万石。

这个事情被邹元标大加赞赏,书向朱由校表彰董应举,就连朱由校看到以后也震惊不已。

以前都是他给别人钱,别人花的一分不剩,还要反过来向自己要钱。

而董应举不一样,不仅拿钱把事情办的很漂亮,安置流民、拓垦荒田,还缴赋税,最后反过来给自己钱只花了一半。

这种臣子怎么让朱由校不喜欢,怎么会不重用呢。

一听皇帝任命了董应举为工部左侍郎负责铸钱,刘一燝等人也点点头,此饶才干他们也听邹元标等人提及过,能力也是认同的。

“董应举此人敢于任事,今年在京畿屯田主持的不错,确实可以担任西南铸钱的重任。但滇铜如果在荆州、南京两地熔铸,那北京工部宝泉局那该如何是好。”

刘一燝见皇帝这么,当即点头同意,但也抛出了另外个问题,在他看来还是要从长计议为好。

没想到朱由校闻言呵呵一笑,望着木盘里面的钱币,随后拿起一个银币对着他们道:

“这有什么难的,有铜就熔铸铜钱,如果没有铜,北京工部宝泉局主要熔铸银币不就行了。内帑、户部的银两,每年押解到京的银钱,想要全部熔铸成银币没有那么容易。

再这铜矿之事,朕看如果只从云南找确实有些麻烦。下之大,朝鲜、日本、吕宋、西洋等地物产丰厚。现在既然已经开海,那就鼓励商贾多运铜、银至我大明。

朕看就依照鼓励运粮那般方法,对于运银、铜至我大明的海商,关税都给予减免,并且宝泉局也可以出面收购,保证其利润,商人重利,到时候定会有人银铜回来,可以弥补我大明银铜不足。”

海外哪里有铜矿,朱由校可是一清二楚。但现在实力还不够,只能和和气气的做生意,到时候实力够了,定要向日本、吕宋等地借一些过来使用。

听到皇帝心中对此事早就有了规划,刘一燝等人也没了顾虑,拱手道:

“如此布置甚妥,臣等没有异议。”

“那就这么办吧。”

朱由校看众人听命后,心情也很是不错,随后对徐光启道:

“诸位爱卿,具体细节就由你们商议吧。但朕也有三点想法,一是这宝泉局必须由朝廷掌管,目前只能有北京、南京、荆州三个地方可以铸币,其余布政司不得随意铸币。

二是新铸银币、钱币一出,民间定会有私自仿制的,朝廷一定要发文,对于这些事情绝不姑息。”

到这里朱由校顿了顿,面两个可以是老生常谈,历朝历代私铸钱币都屡禁不绝。

他这里也只能向刘一燝强调下,刘一燝等人也知道该怎么做,不用他多赘述。

他最想并不是这两个,而是第三点。

董应举的事迹历史有记载,没有夸大。同时历史他也被任命到荆州铸币,收效颇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