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五章 意外收获 到达华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意外收获 到达华山(2 / 2)

山路没有人迹的地方,又在地上踩出一串脚印,加速暗劲遍布全身的过程,同时调理洗刷身体里的各内脏器官骨骼,直至牙齿,舌头,指甲,毛发,来了一遍内家拳版的洗经伐髓,资质因为全真内功开双核后,身体也开了双核了。并且还按十二个时辰对应身体十二条经脉和脏器的子午流注法呼吸采气修炼出了钓蟾劲,张松溪的南派内家拳钓蟾劲一直传承到清末的甘淡然和李瑞栋,传闻李瑞栋曾运钓蟾劲拍死了一头受惊狂奔的疯牛,运功时小腹和腮帮一鼓一鼓,样子倒是和蛤蟆功非常相似。

快到芜湖时,一阵微妙的感觉遍布全身,知道终于通微入化,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化劲了。按《龙蛇》小说的说法至此“只要保养得法,活过一百三四十岁并不成问题,一拳力量大约一千五百斤”,拳力超过金轮国师的十成龙象般若功,加上挂机全真内功的效果,寿命极限估计快两百年了。

芜湖是明代享有盛名的冶炼中心,这从宋代就开始了,北宋末山东曲阜有一濮家七兄弟铁匠因为激愤于金兵入侵投军制造兵器,后来随军转战南方,在南方各地落户。其中的老七就落户芜湖,开始世代传承技艺使芜湖的冶炼产业兴盛了起来,一直沿续到了近代。芜湖的炼钢工人多从江苏迁来,打造大名鼎鼎的“苏钢”制兵器。

嘉靖时明代第一奇才、传授戚继光鸳鸯阵和杨家枪术的唐顺之写的《武编》里就记载了“苏钢”的打造方法,说明当时“苏钢”已经发明。钢的质量以反复煅打次数而成。唐顺之记载经过十次煅打的十炼钢就可以制造鸟铳的枪管,一斤价钱银2钱7分,而经过一百次煅打的百炼钢可以制造好刀,一斤价钱银三两。明末工部文献记载的各种兵器的报价居然连这些材料成本都远远不到,可见偷工减料极其严重,质量可想而知。

沈飞这次转道芜湖就是要定制一把苏钢剑,苏钢就是生熟铁一起使用,炉温把熟铁烧软时,生铁就烧化成汁,均匀滴渗入熟铁去除杂质而成。沈飞找到濮家的濮万兴钢坊,要求以百炼钢为材料,再用苏钢的制造工艺以生铁汁淋口形成锋刃,花了五十两银子定制了一把苏钢剑,命名为青锋剑。一看系统里回收价格成就值150点,就把原来的全真制式配剑回收了。顺便把打铁技艺也给签到刷了,虽然没有什么用,可是毕竟能增加成就值。

之后一路上凝练精神和劲力,精神内敛于眉心泥丸宫上丹田,劲力内敛于下丹田,这在开始修炼全真教内功时都进行过,很相似。边走边挂机修炼,二十天后进入陕西境内时,已经达到了浓缩精气神血髓浆的丹劲,意念一动就能控制全身气血刺激穴道,能感到身体素质再次大增,估计就是《龙蛇》里说的抱丹之后体力比起化劲时再增加一倍,不仅出拳,一举一动都有千斤劲力,这是相当于金轮国师十重龙象的拳劲。凭这个身体素质,仅用四明内家拳硬碰硬就可以吊打《神雕》里最后大BOSS状态的金轮了。又到郊外垒起三块大石试了试手劲效果,这一次掌劈两块大石从中裂开,最后一块也碎成多块,劲力已经接近张松溪大成时的水平。

排除抱丹高手“可称陆地神仙”的形容,沈飞比较看重是另一个能“一扑二十步远”的身法速度,配合南派麒麟步施展效果更强,换到高级世界简直就像缩地成寸式地瞬移了,这让沈飞想到了一个有可能胜过东方不败的办法。作为天下第一高手,东方不败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其次就是绣花针诡异莫测,防不胜防。童柏熊先被秒杀,以四敌一,上官云先出局,任我行被刺瞎一只眼睛,这还是在任盈盈用计的情况下的战绩。自己和东方不败动手,只要挂机下去,其他各种属性沈飞都有信心胜过东方不败,唯独这个速度没有信心,万一自己也像任我行那样被刺瞎一只眼睛即使最后取胜也是极划不来的。但是现在这种抱丹后短距离瞬移般的身法,配合南派麒麟步,加上全真派金雁功轻功,再配合天罡北斗阵里的步法,只要把这些结合,沈飞似乎看到了一条在身法速度上压住东方不败的修炼思路来。

这里沈飞最重视的是天罡北斗阵的步法,练到极致不仅有像郭靖最强身法那样几乎有一人化七成阵的效果(“螺旋九影”是恶搞杜撰的,金书《九阴真经》里没有),而且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是位列“五祖七真”的名道,创立的身法中自带《龙蛇》里“禹步”的属性,“禹步”本来就是源自道家祭祀典仪步法,《龙蛇》里形容“这种步法,参照河图洛书之势,阴阳八卦,北斗七星等玄妙意境方位,练呼吸,通过肠胃腹语念咒发声,行气血,洗骨髓,通丹道,玄奥高深”、“禹步其中有连踏的方位,是依照北斗七星。所以又叫做踏斗布罡”,很明显天罡北斗阵的步法包含“禹步”,沈飞挂机全真内功加四坛多药酒下肚一路下来,自信内力已经更胜于《神雕》中的郭靖,天罡北斗阵步法使出一人化七成阵的效果来不难。只要把内含“禹步”的属性也练到“布罡”的最高境界,就自信一定能在速度上压过东方不败。这样想着,反正也快到了华山,也就不再隐藏,赶路时以丹劲速度加上运起金雁功,往来行人都没有看清沈飞的身形面貌,很快就来到了华山脚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