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十一章 见戚继光 论海贸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见戚继光 论海贸(2 / 2)

疏通大运河、建北京皇宫、每一件事都耗费巨大,在崇山峻岭的武当山上建造大型道观的艰难和消耗还在营建北京皇宫之上,就是凭郑和永乐年间六下西洋所获巨利维持这些开销”。

戚继光说:“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得不偿失,因此停罢,怎么会所获巨利”?沈飞在现代时看过研究论文统计,郑和下西洋不算实物,获利总计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上千万两,这还只是没有形成世界市场时的数据。后来形成世界市场以后,全球大半白银作为海上贸易顺差流入中国,这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沈飞说嗤笑说:“说下西洋耗费巨大,得不偿失,这只是欺人之谈!如果下西洋果真得不偿失,如今那些出海贸易的人都是傻子不成?当年持此论者还把最直接的证据,下西洋的档案文书藏匿起来,倘若他们所言非虚,那些档案就应该引为证据公开大肆宣扬,怎么会反而藏匿?只怕真把档案文书公开,谎言便不攻自破了。出海贸易只需要把大明的货物运往各地就能换来无数金银钱财,把海外货物运回大明卖出又能大赚一笔,岂会亏损。难道大明水师连来回运送货物都不会了吗?当初海寇汪直也只是把货物运到日本,或者在海上直接卖给了佛狼机人就获利成为一方巨寇。大明水师不会连汪直都不如吧”?

沈飞接着说:“当年下西洋是朝廷出的本钱,但是所获巨利都归了内库,虽然获利大多也用于国事,但是朝廷毕竟只出不进,另外胡椒苏木等番货多次大量运回,市价一再下跌。可还是按照下跌前的原价给京官折俸两季,等于让京官少了许多俸禄,官员若只是因此不满而反对,若倒也是人之常情。更有甚者,恐怕还是盯上了海上贸易的巨利,朝廷停罢下西洋之后,民间豪商造船出海走私就大兴,巨利就从朝廷落入了这些出海走私者,也就是构陷逼死朱大人的那群人手中,那可就真是其心可诛了!‘海禁’原本是禁止民间出海而不是禁朝廷,如今却反了过来,成了禁止朝廷出海不禁民间,也是一大奇观了。朝廷不仅丢了海贸巨利,还因为海禁之名一分银子的税都收不到。不仅吃不上肉,也口汤都没的喝。要转变这种的情形也简单,只事先约好,按做生意的规矩,谁出的本钱,赚的利润归谁。朝廷出多少人多少本钱,内库出多少人多少本钱,民间商人出多少人多少本钱,一起合股,明算帐。再废除以番货折俸之事,就足够了”。

这些话说得戚继光吃惊不小,吸了一口凉气,若有所思。沈飞看着戚继光的样子,心想,但愿有一天戚继光能把这些话传进张居正的耳朵里。最后说:“朱大人几乎以一人之力与两省官民甚至还有朝中的一些大人做对,如此下场也不希奇。戚将军与其为朱大人不平,还不如怀念一下真正功高冤死的张廷彝大人吧”,这说的是嘉靖时最早的抗倭大功臣,当时总督六个省的军务,专职对付倭寇的张经,当时还没有浙军,张经召来广西狼军,广西狼军到达了以后,三路进军会战于王江泾,击杀倭寇1900多人,还有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取得了嘉靖年间抗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却被严嵩的亲信赵文华冒夺了他的战功,并且诬陷使他最后被斩杀,隆庆初年才平反。这话戚继光可不敢接了,这事不仅事关权倾朝野的首辅严嵩,当时和赵文华一起参与诬陷张经的还有现在的江浙总督,派戚继光领兵入福建的胡宗宪,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接下来的交谈中,沈飞得知本来按胡宗宪的指令,戚继光在攻克横屿岛后就要带领戚家军回浙江去了。可是福建还有很多倭寇,浙江方面一起来的监军王春泽正巧是福建人,汪道昆又是在福建当官,两人都希望戚家军继续清剿福建的倭寇。汪道昆以前又正好当过义乌知县,和来自义乌的戚家军士兵关系很好。在之前的配合作战中戚继光和汪道昆也成了好朋友,也不想就这样离开。汪道昆和浙江总督胡宗宪是同乡,就写信请求让戚家军留在福建继续作战,胡宗宪回信答应了。经过二十多天的休整补充武器装备,奖励军功鼓舞士气等准备工作以后,戚继光继续带兵进攻,开始了清剿福建倭寇作战。沈飞也正好还想继续拿倭寇的命换一些成就值,顺势提出要求自己也随军参加作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