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诸葛亮三顾茅庐请我出山> 第二章 赛诸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赛诸葛!(1 / 2)

大概三年前,诸葛亮便听说过赢子夜的名号。

那时,有一首诗从道明山这个地方传出来,很多人说这首诗,预示了诸葛亮一生的命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的作者,传闻乃是在此地隐居的青年赢子夜所做。

很多人认为作诗者大逆不道,要将其抓起来绳之以法。

当时诸葛亮正在进行第五次北伐,战事胶着。

他只当是对方在哗众取宠,完全置之不理。

蜀国在诸葛亮治下,非常开明,自然不会有人因言获罪。

但随着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失败,这首诗的流传度开始越来越广,赢子夜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诸葛亮开始重视起来。

尤其是在多次夜观天象,屡屡发现“帝望在北”之后,诸葛亮越发感到焦急。

有一个夜晚,他再度摆出八卦图,再问苍天。

苍天没有给他暗示。

随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发现自己的命运,以及整个蜀汉的命运,在未来一片暗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会是自己最终的命运吗?

当诸葛亮吟唱起这句诗时,他登时泪流满面。

三年间,诸葛亮开始在蜀国休养生息,一面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北伐。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这一次六出祁山未竟全功,他可能支撑不到下一次北伐了。

他深知蜀汉的国力与曹魏相比,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撼动对方,这也是自己多次北伐无功而返的原因。

但诸葛亮必须这样去做,只有这样去做,蜀汉才能生存下来。

这甚至成为他活着的唯一意义。

三年间,赢子夜有了“赛诸葛”的称谓。

民间传闻,赢子夜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能够改天、换地,其智谋学识,不在诸葛之下。

诸葛亮只有得到赢子夜的辅助,才能北伐成功,才能还于旧都兴复汉室。

对于这个信息,诸葛亮不可能不重视。

因为当年自己“卧龙先生”的名号,也是这样一点一点的被传开的。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一个隐居者,他的名号绝对传不出来。

尤其是对方的名号直接叫“赛诸葛”。

意思不言而喻,对方的才华,超越了自己。

至少在普通路人的观感下,如此。

三年里,诸葛亮一直在调查赢子夜。

他甚至派出了多名蜀汉的大儒、学士,乔装打扮以游山玩水的名义,来到道明山与赢子夜相识,暗中考校赢子夜的学识和能力。

这些大儒、学士,他们的智识才干能力,很多都不在自己之下。

诸葛亮得到的回复是:

“赢子夜少年老成,二十三四岁的年龄却仿佛历经百世,对世间的功名利禄早已经没有了欲望。”

“赢子夜的确博览群书,有智谋有才华,老朽自愧不如。但,很多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得到验证,那就是纸上谈兵。”

“赢子夜惊才绝艳,他之才华,十倍于曹丕。”

“.…..”

【君之才,十倍于曹丕。】

这是当年先帝对自己的评价。

诸葛亮知道,这些大儒的回话,强调赢子夜的才华的同时,却不敢拿对方与自己做对比。

【他之才华,十倍于曹丕】,其实对方是在说:丞相啊,他的才华,不在你之下呢。

诸葛亮最后只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表示自己的心胸绝对不会因为对方的才华超过自己,而生气,如果真的是天纵奇才,无论怎样也会将其招至麾下。

那些大儒和学士,方才战战兢兢的回复——

“如果说和丞相相比,那自然是不如。”

“丞相的才干,在二十年的治国理政中,早已经得到了世间公认,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夸夸其谈罢了,怎可与丞相相提并论,真要对比,那也是萤火之于皓月,萤火之光,岂可与皓月争辉?”

“赛诸葛三个字,是对丞相的羞辱!”

诸葛亮放出去考校对方的大儒很多,自然也有人振振有词:

“就算如此,丞相的才智谋略当世第一,赢子夜最多也只能排在第二。”

“只能说,他有丞相当年高卧隆中的风范。”

“比之丞相不如,但也是当世奇才了,决不能让其落入曹魏或东吴之手啊,丞相!”

“.…..”

诸葛亮顿时明白了,这个人的才华,不在自己之下。

他遂有亲自拜访的打算。

但奈何一直政务缠身,根本抽不出时间来。

于是他在今年上半年,让朝中官员去请,那知对方根本是闭门不见。

自己亲自写下的几封信,对方竟然直接无视,完全不回复。

赢子夜的这些行为,让诸葛亮更加笃定,自己必须亲自走一遭了。

他要效仿当年先帝三顾茅庐的行为,以自己的诚意去打动对方,让其下山辅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