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我乃人间长生仙> 第三十七章 天地之间,谁最大?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天地之间,谁最大?(1 / 2)

“弟子许知浅,拜见董夫子。”

隔着尚有好几步远,许知浅便已是停下了脚步,俯身以大礼拜之,极为恭敬。

“较之来啦。”

拿着竹竿钓鱼的老头儿没有回头,声音平平淡淡,暮气十足,一点也看不出昔日曾权倾朝野的模样,“莫要多礼,过来坐。”

许知浅,字较之。

相熟的儒生之间,多以字来称呼,而他的字,就是眼前这位为他取的。

许知浅依言走了过去,却落后董夫子一步,静静的站在他的身后,不再言语。

董夫子也是个奇人。

他年轻时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总会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

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

但董夫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学生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

像许知浅这般,仅仅是个郎官的存在,放在董夫子的门生故吏里面,都算不值一提。

而由于董夫子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先帝时就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

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

许知浅放在秋野郡称得上一句人中龙凤,可放在人才济济的大佑,仍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罢了。

而今董夫子告老辞官,隐居山林,许知浅也未曾想到,这位授课恩师竟还愿意见他。

在这位面前,没有任何儒生可以放肆。

所以许知浅没有着急开口,而是静静的等待着。

天色渐晚,有渔民自湖上乘小舟而归,哼唱着韵律怡然的晚调。

他们大包小包的从小舟上卸下今天的鱼获,见到董夫子还在钓鱼之时,也有人打了几声招呼。

董夫子一一笑着回应。

只是手中的鱼竿一直没什么动静。

待得夕阳西下,红霞漫天,一直坐在湖边垂钓的董夫子总算是有了动作,他提起手中的鱼竿,不咸不淡的说了句,“今日又没上鱼啊。走,回家做饭去。”

直到董夫子将鱼竿提起,许知浅方才看清,那鱼竿上竟然仅仅只是坠着一条麻绳——根本就没有钩!

如此,怎能钓的上鱼呢?

“董夫子......”

想到就问,许知浅问道:“您的鱼竿上连钩都没有,如何能垂钓呢?”

“哈。”

董夫子闻言笑了起来,道:“昔年姜太公在江上垂钓,以直钩为饵。我仿照先贤,于湖中垂钓,无钩亦有何不可?”

许知浅闻言,微微拱手。

姜太公直钩垂钓,护周八百年天下。

董夫子无钩为饵......这是明志啊!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的回到小院之中,董夫子这里并没有家仆,一切都要亲力亲为,自己劈柴、摘菜、煮饭。

现在许知浅来了,自然不可能看着恩师照顾自己,倒是一阵忙活,手艺虽说不上多好,起码可以吃。

两人在院子中就食。

儒家有言:食不言、寝不语。

因此安安静静的将饭吃完,许知浅拿着碗筷洗了之后,重新回到小院之中,方才开口说道:“董夫子,许家之事......”

“诶——”

董夫子却是摆了摆手,将其打断,道:“今夜月色正好,何必煞了风景?不如静静赏月一番,如何?”

“这......”

许知浅眉头皱了皱,虽是心急如焚,却也不好扰了恩师的雅兴,只能有些艰难的点了点头,道:“听夫子吩咐。”

第二天。做饭、劈柴、喂牛、钓鱼。晚上赏月。

第三天。做饭、劈柴、喂牛、钓鱼。晚上赏月。

第四天的时候,许知浅下定决心,不能再这样了。

许家的深仇大恨还背负在他的身上,岂能在此地如此浪费时间?

现在可不是陶冶身心的时候!

做饭、劈柴、喂牛、钓鱼,给夫子洗衣服。晚上赏月。

第五天。做饭、劈柴、喂牛、钓鱼。晚上赏月。

第六天,熟睡的许知浅被一道雷声惊醒。

打开窗户,只见窗外黑云密密麻麻,狂风大作,惊雷乱舞,赫然是暴雨将至。

许知浅连忙起床穿衣,然后走到院中,将拴在院子里的牛牵到牛棚之中,院子里摆的柴火等物件也一一挪走。

忙活了好一会儿,一道姗姗来迟的开门声,才总算是响了起来。

董夫子睡眼惺忪,还打着哈欠,丝毫看不出一点特殊之处,真如同农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般,看了一眼院子中忙碌的许知浅。

“较之在忙啊,那我就先回去睡了。”

说着,还真就折返回到了屋中,继续休憩。

淋成了落汤鸡的许知浅愣了愣,一言不发的抱着劈好的柴火来到厨房。

等他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