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三十九章 象形法(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九章 象形法(三)(2 / 3)

照着树杈,在地上画,李孟羲走下来看。

李孟羲走到下面观察小朋友写的字,一看,发现了问题。

字体没啥大问题,虽然小朋友们还不知道笔划的概念,写的横不平竖不直的,但木】字的形状是成功写出来了。

问题出在地上和写字工具上。

小朋友们坐在地上,他们写字的空地,就前边那么一点地方,地上画了口,曰,日,几个字之后,就没空地了。

再写木】的时候,只能写在边边角角,或者直接覆盖在原来的字迹上。

有的小孩子见没地方写了,就不写了。

其次就是笔的问题了,小朋友的笔是一根根柴棍,并不结实,没在地上画几下呢,就断了,无笔可用了。

教小朋友们写字,是李孟羲认为很有意义的事,并准备长久实行,小朋友们没有书写工具,得想办法解决。

笔墨纸砚,按义军现在的条件,没办法弄来的。

甚至于,很可能日后有了稳定的地盘,笔墨纸砚也不太可能供应得起小朋友们使用。

汉代造纸技术刚成熟,造纸术未发展到工艺顶峰,纸产量有限,纸价格也比较贵。

哪怕一天只给小朋友发一张练字的纸,就不会一笔小数目。

那么,军中现在的条件,有什么办法给小朋友们弄些写字的工具呢?

毛笔之类的软笔没办法,只能用硬笔。

硬笔很简单,木工营那么多木匠呢,筷子能做,做二分之一筷子长度的小木棍就更能做了,硬的尖木棍可以当硬笔来用。

而且,如果再用上兵法上的攻心之术,即心理战术。

可以让木匠们,稍微把小木棍做的漂亮一点,让小孩子们哪怕不喜欢写字呢,看见漂亮的木棍笔,就想拿着画两下。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小朋友拿着东西都不知道危险,虽然是硬笔,但是不能像铅笔那样,做的太尖了,容易伤到人。

可以把笔,做的秃一点,就安全了。

笔有了,写字的纸,李孟羲也想起来该怎么弄了。

想起《英雄这部电影,秦军攻城,城中赵国人在箭雨中写字。

镜头就是,身着红衣的赵国人,手拿芦苇杆,在铺平的沙子上写字。

可以照搬。

让木工营,做一些小小的盛放沙子的方木盘,木盘不用太大,对小朋友来说,大了不好用,小了不能放在膝盖上,也不好用。

大致,应该四十公分长左右的木盘就可以了。

盛沙的木盘深浅的话,应该一个指节,两三厘米深就够了。

然后,应该还给每个小朋友配发一块“橡皮”,即,写完字,用来把沙子上的字迹抹平的小木板。

如此,有笔,有沙盘,有抹平沙子的工具,写字的工具齐全了。

李孟羲往下扫了一眼,本来只二十来个的小朋友,然后被各自的家长塞过来,最后所有小朋友都挤过来,乌泱泱一大片小朋友。

李孟羲自感力有所不能及。

虽然他上过学,上学的时间还不短,但李孟羲从没有学过如何去教学。

小孩子百十多人,哪怕再好的老师,精力有限,也没办法教这么多人的。

分开教?

先不说把小孩子们分开教管理好不好管理,,现在是行军,能教小朋友的时间,就傍晚扎营到晚上这会儿,时间顶多不到一个时辰。

每天只有这么点时间,时间本来就少,再轮换着来教,小朋友四五天才学一个字,李孟羲觉得,太慢。

又或者,只教部分小孩子,其他人不教了?

当李孟羲一眼看过去,看着周围围的水泄不通的大人们,大人们看着下边自己小孩儿的眼神,都是一脸欣慰。

后边来的大人们,还不时想偷偷把排在后边的自己的孩子,往前边放一放。

总有一些孩子怯场,不敢往前挤,这时,大人的巴掌噼里啪啦的就下去了。

见此种种,哪里忍心只教一部分人,而弃其他孩子于不顾。

所有人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既然一个人力有未逮,那就,找足够的教书先生。

军中不会缺识字的人。

玩笑呢,万余的人大军,如果连一百个识字的人都找不出来,那汉代识字率尚不到百分之一。

在纸张发明的国度,拥有着古代最高的识字率,显然识字率不会低到百分之一那么少。

军中要找教书先生,不是问题。

打定主意,就按二十个小孩子一个老师,几百小朋友,还需要老师几十。

除了师资力量,让李孟羲为难的,还有一事。

行军途中,啥事都干不了,大好时光全浪费了。

如果,能把白天的时间全利用起来,全部用来教小朋友,岂不是就等于,等一年半载后讨伐黄巾结束,军中的小朋友们等于是已经全日制学习学了一个学期了。

一个学期,再怎么着,也能学百十个字吧,学会几十首儿诗的吧。

事有可为之处。

如何在白天行军之时的时间利用起来,用来教小孩子们学习呢,李孟羲想到的还是板车。

一个板车,虽说,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