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九十五章 软旗与硬旗各自的优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五章 软旗与硬旗各自的优劣(3 / 4)

挥舞几下,道理就在这里。

旗帜挥舞起来,能有三百六十度视角,再者挥舞起来,旗面展开,目标更大,更为显眼,能让士兵们更容易看到旗帜所在。

或许,旗帜烈烈狂卷之时,其富有动感与力量带有着一定鼓舞士气的作用。

软旗的优点还有,软旗旗面可以做的很大,软旗旗面面积远大于硬旗。

因此,软旗有时比硬旗更醒目。

软旗缺点是,一淋雨,旗面就不飘了,有雨还算不得恶劣,天气要再恶劣一点,霜重鼓寒声不起之时,雨一淋,冰再一冻,旗冻的硬邦邦,再怎么用力挥舞,都跟棍儿一样,舞不开。

软旗的优点总结是,第一,轻便,第二,有三百六十度视角,第三挥旗烈烈,力感十足,可鼓舞士气,第四,旗面广阔,远超硬旗。

而硬旗优缺点是。

硬旗缺点一是笨重,二是不能有全角度视角,三是旗面较小,四是硬旗不能烈烈挥舞激昂士气。

硬旗的优点则是,不怕风雨冰霜,不用用力舞动旗帜。

结合两种旗帜之优缺点,李孟羲重新审视了一下该如何设计军中的旗帜系统。

软旗与硬旗,优劣各异。

能否,集软旗硬旗之优,使其轻便,醒目,无视觉死角,能于风雨冰霜中旗面展立,且能动之鼓舞士气,李孟羲认真思索,不能得到答案。

此时不能有答案,不意味着日后也没有答案。

李孟羲把问题着重记下。

营旗新做成,缺点还有,那就是不够方便。

旗杆柄部应该削尖一点的,便于随手把旗帜插在地上。

鲁犁把旗帜扛过来时,旗杆柄部还是平的,往地上插非常费劲。

当李孟羲在车上记完了软旗硬旗相关,他去匠营,跟鲁犁提起旗杆的问题时,鲁犁嘿嘿笑了。

原来,不用李孟羲提醒,这么简单的个小问题,木匠们生活经验丰富,很容易看到此问题,然后顺手把旗杆削尖了。

木匠们觉得不是事儿,在李孟羲这里,再小的智慧成果,也值得褒扬。

问,是谁想到把旗杆削尖的,竟找不到了人,因为木匠们拿起旗杆几下就给削了,没人提醒,也没沟通,无法确定是谁的想法。

无奈之下,削旗杆的人,每人一斤粮。

李孟羲学习能力比别人强一点,他想到,既然旗杆柄端可以削尖便于插进土里,其实,旗杆上边。可以安个枪头,尤其战兵,这一点极其必要。

旗手手中拿着旗了,就没办法再拿刀了,旗手跟队冲杀时,如果旗手不能搏杀,那么就严重浪费了一个人力。

所以,十人队的队旗,其实就是个枪,上边绑了个旗,此旗手,既是枪兵,又是旗手,极尽人力之用。

十人队的旗手毫无疑问,必须用旗枪,不然,每十人就有一人无法作战,人力浪费严重。

那百人队千人队的旗手,大旗之上,有无安枪头之必要?

李孟羲深思熟虑之后,有了些结论。

“按战场层级,十人队队旗最小,百人队队旗稍大,千人队再大,以使层层分明。

故而,十人队旗枪轻便,搏杀无碍;百人队,旗稍重,若仗旗搏杀,稍笨重;至千人队队旗,旗更重,更不利搏杀。

且百人队之旗,只百人从之,敌冲至前,旗手仗旗刺敌,旗须臾倒伏,无大碍。

然,千人队之队旗,千人仰之,千目视之,责权重矣,不能有须臾之倾伏。

故,千人队之掌旗官,不得伏旗刺敌,千人队队旗可不安枪头,亦严令,千人队掌旗官,敌临之时,不可倒旗御敌,可抱旗暂退,可插旗于地,拔刀自上前搏杀,而不可使千人队旗有片刻失匿。

至于百人队之队旗,则不需此严令。”

总之,百人队十人队的旗子,有安枪头的必要,且百人队十人队的旗帜也轻,用来杀敌也能用。

但是,千人队旗帜就有点重了,不仅不方便用于搏杀,还因为千人队队旗是极其重要的战场标识,不能有失,所以,千人队旗,就算配枪头,也没必要拿之戳人。

步兵旗帜是这样。

至于骑兵,貌似,骑兵的战术动作决定了,骑兵的旗枪,只要平端,借助马速冲击,就能发挥旗枪的杀伤力,而根本不需抱着旗枪奋力猛戳。

这就说明,步兵之千人队旗,拿着不能搏杀,骑兵之千人队旗,完全可以架旗枪厮杀。

由此,军中旗帜系统的初步考量有了。

步兵中,十人队之枪旗,用软旗,百人队之枪旗,也用软旗。

因,这两级战旗有当做兵器来用的需求,若用硬旗就太重了。

枪旗用软旗,或许还能有实战之用法,把旗面抖起来,往敌人脸上扫,能扰乱敌人视线。

步兵的千人队旗,则可用硬旗,因此旗没有当做兵器搏杀之需要,用硬旗重一点无妨,用硬旗还能避免雨水和冰雪对旗面的影响。

至于骑兵,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队旗全用软旗,冰雪雨水对骑兵旗帜的影响没那么大,战马跑起来的时候,速度极快,旗帜很容易飘扬起来,纵是有冰霜,颠簸两下,也给抖落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