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四百七十一章 【壕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一章 【壕桥】(2 / 3)

这样,过了一会儿,期间,的确是有人会踩空失足陷下去。

然后,后边的人躲之不及,要么撞了上去,要么就不得不往旁边跳了下去。

这让李孟羲皱眉。

踩梯子过壕,不同于过真正的木桥,过梯子的时候,得一气跑到头,不能骤停,一旦骤停,就必然失衡。

现在这壕里干干净净,实战的时候,壕里可能有尖的木头桩子,掉下去人就没了。

因而,过梯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过,这样就不至于有人万一脚下没踩准,又或者突然中箭造成的骤停,而害的后边数人掉落长梯。

可如此以来,一个人过完,再过另一个,速度就太慢了,似乎又成了添油战术。

看来,如果有条件,还是尽可能的把木桥做的有板有底为好。这样万一前边有人骤停,后边人也能轻松稳住,不至于一个没踩稳,就掉了下去。

这边,李孟羲在想东西,那边,攻城士们仍然不停的在过梯子。

突然啪的一声,一阵惊呼,李孟羲回过了神,他看过去,看到沟里摔了人,而梯子,一头砸在沟里。

“怎么了?”李孟羲问,他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梯子滑沟里了。”刀盾士答道。

梯子会滑沟里?李孟羲愣了一下。

然后,他朝沟对岸看去,看到沟对岸,是一个斜坡,刚才梯子搭过去,就是担在斜坡上,李孟羲看明白了怎么回事了。

两边沟不一样宽,梯子搭到了坡上,然后,不停的过人,人的重量,压着梯子,不停的一点一点往下滑,梯子最终,就滑到了沟里。

刀盾士们再把梯子扶好,李孟羲走到梯子尾巴后,“得找个楔子,钉着,省的出熘。”李孟羲看着梯子尾巴,若有所思的说到。

一旁走来关羽,关羽道,“不必拿锲子,用环首刀,扎地上,一钉,就妥。”

“奥!”李孟羲恍然受教,“那得拿个锤子……”他下意识就说。

关羽用无语的眼神看着李孟羲,都不拿锲子了,你还拿锤子,不更拖累?

“锤子也可不必。刀扎地上,跺两脚就成。若嫌不稳,拿盾砸,盾又沉,一砸入土颇深。”

李孟羲一想,眼睛亮了,是了!要个锤子的锤子!锤子才多大重量?包铁的大盾多沉?盾啪的一拍,都不用对准,一下把刀把都砸地里去了。而就算拿锤子,那小的跟玩儿一样的锤头,还得对准,还得一点一点,一锤子一锤子砸,还不如盾好用呢。

还别说,刀又尖又长,可不就跟一根铁钎子一样好用?不比木锲子好用?

环首刀可以起到钉子锲子铁钎等工具的用处。

行军在外,铁钎子不好找,环首刀可遍地都是。

因而,随手把刀往梯子尾巴处一插,挡住梯子的滑动,这个方法好。

可李孟羲一想,好像不对,他抬头,看向关羽,“可是关将军,攻城士把刀给别个,他咋作战?

总不能空手。

我看,抬梯的攻城士,得配两把刀,一把刀当锲子,一把刀作战……”

什么带两把刀,关羽又是无语的看着李孟羲,这家伙想事,怎么有时他往麻烦了想呢。

“不用带两把刀,借别人的刀不就妥了?前边的人,刀插于地以为锲子,借刀于身后之人。”

奥,刀还能借啊。

李孟挠了挠头,“那,身后的人不也没刀了?”李孟羲还是不解。

关羽目光微妙,道,“身后人,再借身后人。”

李孟羲皱眉,“那身后人之身后人,不还是没刀?”

关羽澹然道,“再往身后借便是。”

可不论怎么借,总有人手里没刀啊,攻城的时候,刀借出去,自己没刀,就是个死,谁肯把刀借别人。

见李孟羲一脸迷茫,关羽解释道,“城下聚众百十士,又非这百十士,个个立登城头搏杀,总有个先后。故而,前人借后人刀,后人虽无刀,半天无忧也。

这半天之久,或许城已破了,不需有刀。

纵城不破,前借后,后再后借,累借不穷,前排攻城之士,永无需缺刀之忧也。”

关羽这么一解释,李孟羲算是明白了。

总之,是时间差,城下一堆人,第一个爬梯的人,到后一个爬梯的人,可能得轮一个时辰,轮到一个时辰之后,后边又跟上来的人,又是一堆。

所以,后士济前士,永无人缺刀。

战场上处理问题的方法,竟能如此简单。

不用带锲子,不用带锤子,不用带双刀,只用一把刀就把问题解决了,刀往那里一挡,梯子就算搭在斜坡上,也绝不会滑落。

说起滑落,李孟羲再把目光朝壕沟那头看去,他看到,对岸城下的那个斜坡,斜坡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发灰的泥,又硬又密实,可能是三合土一类的玩意儿,也就是说,对岸墙根下的那个斜坡,不是随便就挖了一个坡,而是花大力气,刻意建筑了那么一个坡。

看坡离城的距离,再往城头看,城头要是丢个石头下来,正好落坡上。

然后,石头高处落斜坡,自然会往下滚动,斜坡的尾端,是深壕,石头滚下来,正巧砸到沟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