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一十六章 铁钉营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六章 铁钉营旗(2 / 4)

体之分,有时,战场范围大,旗帜只前后两面,那就只有前后的人能看的清楚,侧面远一点就看不到旗帜了。

低级编制中,几十步左近,不管旗帜朝哪个方向,都能看见旗帜的,所以百人队级别普通的旗帜就够了,不需要立体框架的旗帜。

立体框架的旗帜,简单来说,跟个箱子一样,这样一面立体旗帜,是没有视觉死角的,士卒无论从拿个方向看,都能清楚的看到旗帜上的内容。

如果说硬旗已足够笨重,那么立体的四面旗,就更加笨重了。

除帅旗以外,帅旗不用考虑笨重的问题,反正帅旗有专门的旗手去扛着,帅旗的旗手也完全没有厮杀的需要;除匠营伤兵营等后勤营地以外,这些营地也没有厮杀的需要,用多面旗使标识更醒目也无妨。

但其他各级编制,没必要用多面旗。

让李孟羲不十分确定的一点是,他无法预料日后黄巾力士的作战范围到底会有多大?

如果黄巾力士会有多达几千人大规模作战,那么几千人的战场广度非常大了,此时有可能出现杀的远的人一时看不清旗帜在哪。

此时,最好用软旗,软旗挥舞起来,醒目非常,要么就用多面旗,多面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明显。可软旗怕雨,多面旗又实在太沉。

问题关键在于,像人均步人重甲的黄巾力士这样的精锐编制,有没有必要浪费一个数个人力去扛着沉重无比的多面旗?

当李孟羲又想到,旗帜使用效果,分白日与夜晚,普通旗帜在正常白天可以使用,但到晚上,乌漆麻黑的,有旗帜跟没旗帜,没什么区别,所以此时应该用火光信号作为标识。

用火光信号,火的优缺点就又要考虑。

火光在黑夜醒目异常,但同时,火非常怕雨,经雨既灭,所以若为完全考虑,重要的旗帜上,得加设防雨板,或者用防雨的灯笼作为火光信号。

如果用了灯笼,问题便又来了,众所周知,越复杂的结构,稳定性越差。

如果只是用火把架子,只是插了几根火把作为旗帜信号,那么夜间作战时,敌军纵是看见高起的火把,他想灭火,任他何等神射,照着火把射一箭又一箭,纵是箭箭射中,纵是连射中火把十箭,不可能把火把射灭。

可要是用灯笼,挑起一根长杆,长杆上挂了一串灯笼,醒目也醒目了,防风防雨也防了,可要知总有一些诸如吕布这样的神射,那箭发准的,嗖一箭隔着老远,一箭就把挂灯笼的绳子射断了,然后灯笼扑通一声掉在地上,瞬间,我军一片漆黑,我军危险了。

何不灯笼与火把同用呢?

旗帜上加一防雨板,防雨板下边再做几个插火把的地方,再做挂灯笼的地方。

如此,一旦敌军夜袭,我军火旗倾时立起,火旗上的既有旗面,从上到下,上边是防雨板,防雨板下边是火把,火把下边挂着一串灯笼的如此一杆旗帜,任凭狂风暴雨,任凭各种情况,除了敌将冲过来把旗杆砍了,旗帜就没有任何倒下的可能。

任何旗帜,只要上边加了防雨板,就没了任何再用作兵器的可能。

既然反正需要一个旗手全职扛起,反正需要浪费一个人力,那索性,立体旗帜也用上。

李孟羲对力士营战旗构思已经考虑完整了,力士营最高营旗,用一杆带火把架的四面硬旗。

之下,千人队百人队的标识旗,再做其他安排。

另,关于旗杆。

旗杆长短粗细没可深究的地方,但在旗杆柄部,柄尾部分。

李孟羲早想过,分地面情况不同,若是平地,则旗杆底部是平的好,平对平,旗杆放到地上很稳,手稍微扶着就行;但若是在冰雪地面,参考防滑鞋,防滑鞋底部有钉子,可以钉在冰雪上,同理,旗杆柄尾也可以钳一个钉子,这样,在冰雪天气或是烂泥地里,旗杆可以狠刺在地上立起,此种情况,尖杆比平杆好;又有,若是山地作战,乱石丛生,旗杆依然尖的好,方便插进石缝里。

那么,平杆有平杆的好处,尖杆有尖杆的好处,那有无集两者之长而摒弃两者之短方桉,有,李孟羲早前已把相关构思整理妥当并记在了兵法之中。

办法是,把旗杆柄部,先削成一个既平又尖的圆台体,所谓圆台体,既,把圆锥截去上面一截所剩结构。

这样一个底部是平的,但是底部也缩小了的结构,遇到山地作战时,底部是锥形的,比较尖细,可以比较容易的插入岩石堆中。

当遇到平地时,底部因为也是平的,放地上能稳当,容易扶着。

再把底部埋上一根钉子,钉子露头不多,只三五毫米的一个小尖就够了,如果钉子太长,旗杆立不到地上去,钉子足够短,则恰好,三五毫米的钉尖完全钉到了泥土中,这样,既钉子既稳稳的钉在地上,旗杆柄的平的地方也恰好抵在地上,这便是兼备平尖两种旗杆优点的方法。

李孟羲先向绣娘柳氏说了旗面的设计,他让柳氏缝四面一模一样的旗帜,旗面宽三尺,长四尺,用黄色丝绸为底,上以黑线绣以力士】两个大字,大字轮廓中以黑线填充。

李孟羲拿木炭留下了两个极大的极漂亮的力士】两个大字的字样之后,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