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和地利皆无,恰有天时为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和地利皆无,恰有天时为助(2 / 4)

,便不能再将就,不能再是三两天就漏水的船。

所以,除鱼胶,麻线,桐油,漆,尤其是桐油和漆,必须得有,这是造船的关键。

李孟羲眉头紧皱,桐油和漆这两样东西,军中没有啊,桐油倒是有个几十上百斤,漆一点没有。

李孟羲好奇问鲁犁,“既然桐油生漆皆缺,那你们造的船,下水能成吗?”

鲁犁答说,“我们合计鱼胶填了缝后,再拿火把鱼胶烤了烤,这样粘的紧实,不容易泡开,倒能经得水。只是,没有漆,还是不能长久。”

李孟羲惊讶的看着鲁犁,鲁犁这群木匠,竟然只用鱼胶便做出了有较长耐久的船只,在物资紧缺的现在,木匠们想出的这个办法,价值千金。

完整工艺的渔船,用上鱼胶,用上麻线,用上桐油,用上漆,这样一艘工序完备的船,可以使用数年之久。

鲁犁他们做的船,只用了鱼胶,只加了一个烤干工艺,耐久很短,顶多用一两个月。

然而,这一个月已经足够了。

捕鱼本就是为了解一时之急,捕一个月鱼,就到明年春天了,到时买的粮食也到了,捕鱼不那么要紧了,渔船这一个月的使用耐久,恰好够用。

李孟羲意识到木匠们解决了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他问鲁犁,这个想到烤脚方法的匠人,有没有记功?

鲁犁则说,有记着。

李孟羲不由点了点头。

从此处,木匠营这一营,实则是全军之中规则体系最完备的一营,李孟羲长久不在匠营,匠营自身的激赏机制依然有序进行着,达到了可以独立运行的水平。

对那个想出办法延长了鱼胶使用寿命的木匠,鲁犁说赏人十斤粮食,二斤立赏,剩下八斤日后再赏,李孟羲觉得,赏的太少了,便改为粮食百斤,钱十贯,写了军票,令鲁犁交于那个木匠。

李孟羲意识到,鲁犁这家伙虽为匠营副官,主使着一大堆事,但鲁犁这家伙扣扣搜搜的一点不大气,正好来了,李孟羲便顺道去看了看鲁犁这段时间以来所记的各项功赏。

鲁犁本人不识字的,不识字的鲁犁记东西全靠脑子记,难为他还能把事情全都记住。

扎营河边的这段时间,鲁犁记下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鱼胶,因大造船只,需要熬制大量鱼胶,鱼胶又需人手去捶打,耗费人手多矣。

有一人提议,可以找来石春砸胶,省却人手,众人便寻来石春,果然能把胶砸的又烂又软,一人抵的上三十个人。

依鲁犁自己的判断,鲁犁觉得此建议很好,便赏人十斤粮。

又有,造船需要烤胶,可船虽是鱼鹰小舟,船身轻巧,可一艘鱼鹰舟也重几十斤,抬着烤会很累人。于是有人便道,可以做个架子把船放高,也好便利。

李孟羲去看了匠人们制作的专用于烤胶的木架子,架子看起来很简单,但看着很好用。

匠人们把船放在架子上,人拿着火把在下边来回烤,烤完了船舱里边,翻过来又烤外边,简单却高效。

李孟羲还注意到一点,这种简单的架子已经成规模了,木工营地一大片都是这种架子。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技术不仅被激发了出来,还得以高效快速的流传开来。

技术自激发到快速普及,已经有了完整的生态链。

还有,因冰雪之故,匠营又驻扎在河边,有匠人便跟鲁犁提,想多要点柴烤火。

鲁犁有收集众人意见的职责,匠人说想要柴,鲁犁便把这一点记着。

说的时候,鲁犁如实跟李孟羲交代了一遍,鲁犁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按鲁犁的想法,要木头还好说,木头是做船的,要柴火,就是伸手要东西,多少有些无礼。

李孟羲认真想了想,“也好。这河边比城里冷的多,我看送点柴过来。”

鲁犁一见李孟羲不怪罪,还真给柴,鲁犁便问,“那……这人赏粮食不?”

鲁犁是问,提议要柴火的这人,要柴火的这个建议,算不算好法子,要不要赏粮食。

这当然得算的。任何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等等一切的好方法,都属于智慧成果,都得赏粮食。

就比如,行军之时,有木匠想要门板,理由是地不平,刨木头不好刨。

从这个木匠的角度考虑,这木匠当然是为了自己,当然是为了干活能轻快点。

但,这个建议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极为可观。

哪怕到现在,木匠营的加工平台依然还只是门板而已,木匠营到处都是支起的门板,就在门板上,木匠们完成了所有对木头的精加工工作,可以说,门板就是义军现在唯一可以提供的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虽然简陋,但相当不错。

鲁犁独自管理匠营这段时间,没耽误匠营的任何事,跟李孟羲亲自来管理也差不了多少。

林林总总,鲁犁记下来的生产改进事宜,多达二十多条,全都是匠人们自发的主观能动的想出来的方法。

不过是制作一些简陋的鱼鹰舟而已,鱼鹰舟技术低下,匠营管理粗糙,能有多少改进的空间?然而,就是能多达二十多条改进方法。

技术低,管理粗糙,并不是问题,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