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零七章 均分田地的隐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零七章 均分田地的隐患(4 / 4)

,他疑惑的看着老人家,问,“老人家,你信得过我?”

老人笑到,“信得过!信得过!玄德公仁义,某信得过。”

奥,信的过刘玄德,就说明,是因为相信刘玄德,因刘玄德仁义之行,才决定服从公有均田制的,也就是说,并不是相信制度本身。

可,应该是相信制度本身的啊,不因是看在刘玄德面子上而选择服从。

涉及利益,利益分配,便可简化为分粥策略,要祈求分粥公平,不应该寄希望于分粥者的道德水平,道德不能约束,而且必然有崩变的可能,分粥要公平,只能是制衡之法。

可,公有制度中,生民制衡的手段是什么?公有制度本身就有bug,生民在公有制度中,制衡的本身,却就还该是公有制度的本身。

公有制度不讲私有,可公有之一切,不属于任何私人,一朝崩变时,生民什么都无了。

李孟羲曾厌弃贫富不均的私有制,可他现在意识到,私有制贫富不均,可崩变的公有制,乃是无论贫富,人无立锥之地,一无所有。

这,更是可怕。

——

无名村落的村民们,他们同意了均分土地,并且手里那仅有的一点地也不打算要了。

李孟羲之后跟几个村人交代,说要想分地,得搬离村落,不能种自己村的地,几个村人也同意了。

实在是,村人见李孟羲在那里发呆沉思,神色越来越严肃,以为是不愿弃地,惹怒了李孟羲,怕惹事,再加之刘玄德的名头值得信,村人便服从了分地政策。

决定随分田队走了,八九个村人收拾好了东西,拿着家里翻出来的农具准备走,走前,村人们去看了自己的地块,围着自家地转悠了半天,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李孟羲端坐于马背上,他眺望着天地之间的广阔天野,他眉头紧皱,隐约想到,似乎远在周朝之时,天下乃行井田制,也就是天下之田,均分天下人,可,周之后,井田制均田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抵是先进淘汰落后,而少有落后淘汰先进。

那么,共有田制,大抵是落后的田地制度。

而均分天下之地,分诸天下百姓,以消除社会矛盾,此法的确于消除社会矛盾有用,可绝非长可安治百年万世之法。

周时井田均田制是如何崩坏和被淘汰的,不知道,可巨鹿田地均分之后,乃至天下田地均分之后,最终,还是必然要步井田制后路,必然依然要崩坏。

在李孟羲来时那个时代,公有制便已崩坏成百姓连宅基地的所有权都没有了。而那个时代那个新生的国度,可是以打土豪分田地革命起家的,那可是以公有为理念的有相同信仰的几千万党员执政的国家啊,可,立国才几年啊,才七十余年,百姓便连加盖新房的法理权利都没有了。

而此汉末,李孟羲自感孤身一人,无力有千百万心向光明的志同道合的同道人,后世之国后世共有制度便能短短七十年便土崩瓦解,若李某人之后,天下田亩已全成公有,也就是,公有的天下之田,全是国家的,法理上,天下田亩根百姓无有一分关系,那倒此事,皇权也好,官权也罢,此事高位权贵者,夺公有之田,比夺百姓私有之田,容易千倍万倍。

公有之制,百姓无有制衡利益之法,连法理也无有。

公有均分地制,非是万世可依之法也,且,并不比私有先进,乃周时便有。

李孟羲忽然间就觉得前路有天堑横降在那里,他本以为,若能以一己之力使天下公均,则中华大地便从此跳出了土地兼并王朝覆灭的轮回。

可,公均制度,乃势必要最终崩坏的。

而相比之下,最稳固的,竟然是私有制。

私有制可长可千年,要不怎么说,能有千年世家,而公均制极亦崩坏。

看来,天下公均此一策,并不足让华夏摆脱王朝轮回,而另行的方法,只有是改良过的私有制。

李孟羲明白了,待天下太平之后,就得开始主动废弃公均制了,然后,设法改良私有制度,如此,才有一线可能使生民长享万世太平。

而改良私有制,封建制度之后,后一个私有制度是什么,是他喵的资本主义啊。

这他喵的,难道李某人,得要亲手开启万恶的资本主义时代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