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六十五章 造纸术扩大实验(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六十五章 造纸术扩大实验(一)(3 / 4)

很不可思议,泥胚的外形竟然跟烧制成功率大有关联。

考虑到为了大工业术】,一次要烧一万个陶器,考虑到烧这么多陶器如果只是为了测试之用,有些浪费了,所以,考虑到降低成本,李孟羲决定把陶器做的大一点,这样,测试结束之后,陶器拿到别处还可以另外使用。

最终,新的模具做成,按要求,模具做的肚大身圆,圆滚滚的,很像一个鼎的形状。

同时,为了方便倾倒液体,模具上沿,留了一个便于倾倒的口。

模具之整体容积,大概可以放料十斤加水一桶的量,这个容积是造药时候得出的经验,药物在植物中含量太少了,三五斤树皮熬不出三两勺药粉,因而,如果放料太少,很不利于提取。

新的模具做好,令人送去了窑场。

——

蒸煮器具标准问题解决,梳理了下造纸技术的整体流程,还有最后一个未统一的步骤,这最后一个步骤,乃是——抄纸。

抄纸很简单,拿着一个纱网把纸浆抄起来就是,可问题在于,抄浆简单,做出厚薄一样的纸却很难。

抄浆的时候,浆抄的厚了点,薄了点,直接影响纸张厚薄,纸张厚薄要是不一,那之后测试的时候,去测试两张纸的韧度,误差太大了。

如果误差太大,那弄这么一堆测试,意义不大了。

所以,抄网也得统一。

李孟羲找人去做抄网了,他准备用一样的布料,一样的竹篾,做出一样大小的抄网。

做抄网的时候,李孟羲想,该如何做出一样厚度的纸,靠抄浆法肯定不行,抄网那么大一张,下去一捞,抄浆多少没数,很不精确。

换个思路想,厚薄相同的不同材质的纸张,是重量相同吗。

答桉是,重量并不相同,有的植物纤维重,有的轻,因而,厚薄相同,轻重却不一。

既然重量不同,那么,厚薄相同的纸张,相同的是什么,答桉是,体积。

是纸张的体积,也是纸浆的体积。

从这一点,控制纸张厚度的方法有了,可以弄一个试管,试管盛同样多的纸浆,然后把一试管纸浆倒在抄网上,然后拿刮刀给刮平。

这样,同样体积的纸浆平铺在同样大小的抄网上,纸张厚度肯定就是一样厚薄的了。

从使用来讲,平常书写和印刷书籍使用的纸张根本就不需要那么精致,不需要精确到完全一样厚薄,但是,在一个重要使用场景,厚薄完全一样的造纸技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纸币。造钱币的时候,控制纸币的厚薄一致极为重要,假设能做到成千上万张纸币厚薄完全一样,这样,若是有人想造假,他造假难度就会很高,就算他真的把假币造出来了,拿来跟真币一对比,一对比发现,厚薄不一,对方直接暴露了。

在造币这个重要行业上,一应最顶级的造纸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找到制造厚薄相同的纸张的方法之后,剩下的,制作工具。

工具包括,大批规格一样的抄网,大批试管,有鉴于试管不好做,李孟羲想找竹管代替,可竹管纹理不一,粗细不一,很难找到一堆相同的竹管。

想来想去,要么求助于烧陶技术,烧一堆陶管出来,要么求助于铸铁技术,铸造一堆铁管出来。

片刻前方意识到,陶器因为烧制过程中会收缩,难以烧制的规格完全一样的产品。

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试管只能求诸于铸造。

因为铁管不好做刻度,所以干脆不要刻度了,干脆每次盛纸浆的时候盛一满管,这样,每一种纸浆都是一满管,就不存在误差了。

剩最后一个问题。

一个三尺宽,四尺长的大纸,需要用多少纸浆,需要多大的铁管才刚好够用呢。

单张纸的纸浆还没试出来,李孟羲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问题是,纸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到底是纸大一点纸浆刮的很均匀,还是纸张小一点刮的均匀。

这个问题似乎极简单,可,李孟羲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管是纸张,还是别的事物,到底是大了容易均匀,还是小了容易均匀。思来想去,李孟羲想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桉。

如果说,纸张大小跟纸质均匀的关系是跟刷墙一样,那么自然是小了容易刷,墙体越大,刷的面积越多,每一刷子刷下去,都可能有误差,面积越大,误差越大。

可,若是以另外的思路,之前找人试药的时候,一组为何要找十个病人,这是为了降低误差。如果只一两个病人,很可能这一两个病人恰好体魄强悍,恰好好的快。但是十个病人,这十个病人恰好全都体魄优秀的概率就小的多了。

由此,纸张均匀跟纸张大小的问题,跟试药问题是一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纸张越大,纸质越容易均匀。

李孟羲大脑要死机了,他怎么想怎么觉得,可能大了好,也可能小了好,都有道理。

若是一般人,不会纠结这种细枝末节,可李孟羲现在不一样了,从造纸开始,造纸术之众多技术改进,全都是细枝末节中抠出来的。正因如此,一遇未知,不敢轻弃。

李孟羲最终还是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