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九百零四章 改进型粉碎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零四章 改进型粉碎机(3 / 7)

第二次,还是用泡了一天的豆子,加水没过黄豆,换新刀具,同样粉碎两个时辰,这一次,因为加了水,黄豆渣和水已经形成豆浆了。过滤掉豆渣,淋干浆水,将湿乎乎的豆渣稍作烘干去除部分水分,然后装筒称量。

这回,重量高了一些。

第三次,用泡了一天的豆子,加水没过黄豆一寸,换新刀具,粉碎两个时辰,后,过滤豆渣,淋水烘干,塞筒称量,重量比前两次又高。

随之,第四次,加水再高半寸。结束时称量,豆渣重量变化不明显了。

第五次,加水再高半寸。结束称量,重量变化不明显。

第六次,加水高半寸。豆渣粉碎程度似乎还降低了。

第七次,水再加高,称量重量又降了一点,似乎粉碎程度降的更多了。

……

到第十次,水已加到五寸半,称量重量明显少了。

李孟羲汇总所有称量重量,他发现豆渣粉碎程度似乎是先由低到高,到了某个位置之后,慢慢逐渐降低。

这让他很不理解数据为何会是这样,难道是机器老化了,难道是水车力量弱了吗。

为验证数据到底有没有问题,重新试了一回,这回,水只加到和黄豆平齐,然后,粉碎两个时辰。称量重量,重量又变高了,这意味着粉碎程度也变高了。

水车的力量没问题,那就说明,数据也没问题。

虽不知,到底是因何缘故,没水的时候粉碎效率不是最高,有一些水的时候效率最高,水多了,效率竟然还下降了。虽不知为何如此,虽不知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道理,可数据显示就是如此。

李孟羲针对数据,反做推测,他根据自己所知的知识推出了一些结论,首先,加水之后粉碎效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加了水之后,刀具的力量传导给水流,又借助水流,力量同时牵引住大量黄豆,使整个系统更加有序,从而提高了效率。

而在一开始的数据,水越多,粉碎的效率越高,应该也是跟水有关系,水越多,整个系统越协调有力。

但之后,水多到一定程度之后,水流本身也是有阻力的,且水越高,底部水压越大,这就使得,水多到一定程度后,会慢慢抵消掉水流带来的那点优势。

这只是一种猜测。

另一种猜测是,可能加入了水,使整个系统变成了流体,在粉碎机运作过程中,是一个不停生产黄豆碎渣的过程,如果没有水,内层的黄豆被打碎之后,碎黄豆不容易甩到外围去,外围的黄豆也不容易接触到刀刃,因此就影响粉碎效率。

简单来说,豆子和豆渣的混合物,在不加水的情况下,得用力晃很久才能把豆渣和豆子分离,但是如果加了水,晃不几圈,所有的豆渣都沉底了。

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加了水之后,豆浆机的粉碎效率会提升了一些。

这些全都是李孟羲的猜测。

不管如何,不管到底哪一种猜测是对的,不管真相是不是如此,反正,数据显示如此,数据显示适量加水能有效提高粉碎效率。

李孟羲看了一下,粉碎效率最高的时候,水量是加到没过黄豆三寸的位置。

至于,这个最佳效率比之寻常效率提高了多少生产效率,不知,李孟羲不懂粉碎程度是如何划分的,若说详细数据,详细数据是,当水高三寸时,粉碎两个时辰后,收集豆渣烘干装筒称量,此时豆渣重量最重,比不加水时重三钱左右。

在粉碎机工作的整个系统中,水】变量,已测得。

——

木桶。

木桶一项的测试,李孟羲觉得木桶形状这一点似乎没必要测试,木桶肯定是圆形木桶更好,圆是完美的形状。但,万一呢,万一别的形状效率更好呢,万一感觉是错的呢。

出于谨慎,李孟羲略作测试。

简单形状有圆形,方形,三棱形,椭圆形,多棱形,等等。

木器加工简单,没花太久时间,匠人们便把各种桶给做好了。

在同样的一条河,同样的一个水车,同样的锋利度相同的新刀具,同样的泡了一天的黄豆,同样的五斤黄豆,不同的是,盛黄豆的桶罩不一样,高低相同粗细相同但是形状各不相同的桶。

然后,粉碎两个时辰。

匠人们提供的方法极好用,豆子粉碎程度几乎不可直接测量,更难观察对比,但,只需把豆渣装到筒里再称一下,那么,只要粉碎程度更高,必然装的更多,再微小的差距也能在重量上直观的表现出来。

不同木筒的测试结束了。

称量了豆渣重量,比较结果,木筒形状还真的跟效率有关。圆桶效率最大,其次椭圆,其次正多边形,其次正方形。似乎,形状越接近于圆,效率越高。

李孟羲猜测,这可能是因为,除圆形以外,其他形状的木桶在转动时,水流随着转动,会不停的冲荡不规则的桶壁,使得水流乱七八糟的,从而影响粉碎效率。

果然是圆形的桶更好。

测试结束,李孟羲几乎都要直接越过这一步了。可是突然之间,李孟羲勐的意识到,圆形跟圆形也有区别,圆形的桶,有上下一般粗的,有上粗下细的,有上细下粗的,那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