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九十二章 得子伯,获益多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得子伯,获益多下(2 / 5)

在赵旻看来,曹操、刘备都仅仅着眼于中原,思维和眼界太过于狭隘,外贸才是解决库存积压、产能过剩的1大法宝!

残唐和盛唐最大的区别,便是丝绸之路。

两宋武德如此孱弱,财政收入却远高于李唐,原因便在于,两宋那极度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

南洋诸国消化了两宋庞大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产能。

然而,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在班超逝世之后,东汉便再无1人有深刻认识,甚至还有“3弃凉州”这种争论。

娄圭或许同样认识不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但其人知道霍骠姚和班定远都是忠臣。

他本就如丧家之犬1般,如今听到赵旻胸怀如此远大志向,便也只好作揖。

“既如此,子伯便将官渡详情告知主公。”

赵旻想哭。

老子收个智力略逊于鲁肃、偏科还严重的老头儿,居然也如此费劲?

当然,我们的赵旻同学是不会表现出真实想法的。

于是,其人大喜,深深1揖道:“旻得先生之助,必可安定凉州,封狼居胥,收回丝绸之路!”

不管怎样,娄圭虽然年纪不小,但其人在军事方面确实有1套。

娄圭见赵旻对自己如此重视,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于是乎,其人在赵旻取出的素帛上,画出了如今官渡战场的军事部署情况。

这张清晰无比的军事图,也展现出其人不同凡响的军事能力。

赵旻顿时对战场详情有了直观认知。

他指着自己老叔新建的营寨问娄圭。

“子伯先生,此处为旻从父大人之营寨?”

娄圭1时愕然。

“赵子龙为主公从父?”

赵旻比娄圭更愕然。

“子伯先生竟不知此事?”

娄圭试探着问道:“既如此,主公是否与淳于仲简有旧?”

赵旻强忍住以头撞墙的冲动,颔首道:“子伯先生莫非不知,旻曾为袁本初麾下?淳于叔父曾欠旻天大人情。”

娄圭拍案大笑。

“既如此,主公此战必胜也!”

赵旻有些后悔。

老子费如此力气,莫非收了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老年痴呆)?

娄圭仰天大笑片刻后,复又坐下,指着军图上的延津大寨,笑呵呵道。

“主公尚且不知,曹孟德、贾文和、荀公达3人定计,欲集结大军于此,攻淳于仲简驻守之后寨!”

赵旻大惊。

“子伯先生何以得知此事?”

娄圭指了指自己心口,复又指了指自己眼睛和耳朵。

“老夫今日乔装为农家翁,潜行至淳于仲简后寨附近时,曾见过不少曹军斥候,并装聋作哑偷听其人密谈。

虽仅只言片语,老夫却笃定,曹孟德必欲集结兵力,1举夺寨!”

以咱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汉唐武德虽然充沛,但产业结构太单1。

李唐虽在李治朝达到巅峰,独力掌控着丝绸之路,但是贸易额始终还是远逊于外贸繁盛的两宋。

南宋虽独居1隅,但得益于倭国的平氏幕府,准确来说是平清盛,宋倭之间外贸额巨大,南宋当然稳赚顺差。

除此之外,南宋的外贸航线,已经绕过蓝无里(十3世纪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角的小国,其北便为阿3的半岛),抵达了阿3的中南半岛。因此南宋瓷器、茶叶、丝绸及手工业品的产能转化,非常喜人。

这也就是虽然两宋国内矛盾虽然激化,老赵家却仍贼有钱的原因。

西夏能在宋、辽、金等大国夹缝中生存,根本原因在于,西夏掌握了丝绸之路的上游。

前汉张骞(丝绸之路不是他开通的,他只是起到扩充和促进作用)出使西域,扩大丝绸之路上各国贸易规模后,便为西汉重新输入了鲜血。

李唐亦然。

神州农耕社会时期,凡是工商业发达的时代,即便国内矛盾重重,国力也不会太弱。

赵旻要想拼出个未来,就必然要将丝绸之路重新趟1趟,虽然贵霜帝国如今不可1世。

有些短?

咱们再聊聊…

咳咳,咱们不聊袁董事长和曹老板了!

这1章既然提到了政治制度,咱们便聊聊尚书台。

尚书台在两汉3国占据重要地位。魏晋时代的尚书台“兼统内外”,尚书令、尚书仆射取代3公,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为了制衡尚书系统,秘书(中书)系统也随之出现,历史因此走向了新1轮的循环往复。

尚书诞生于秦汉之际,最初是在殿中负责启奏、传递、保管文书的文秘人员。

尚书当时和尚衣、尚冠、尚食、尚浴、尚席合称“6尚”。从性质上看,它具备较强的“宦皇帝者”色彩,即专门服务于君主的机关。不过彼时的尚书仍是趋走小臣,实际权力有限。

注:见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

西汉中叶,武帝为了强化君权,开始提拔身边的近侍,制衡公卿,因此分化出“内外朝”。

内朝,亦称中朝,即“宦皇帝者”。主要包括将军、侍中、尚书、常侍、3都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