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七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7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7(1 / 3)

对这个问题,陈武反而梗着脖子反驳起来。

“哼!太史子义!山越人占山为王、不纳田税、不服徭役!如此行径与盗匪何异!某等讨伐山越人,乃招安也!”

如果不考虑时代背景、不考虑前因后果的话,那么陈武这番话的逻辑毫无问题。

但是,这与以色列抨击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乌克兰谴责俄罗斯侵略其国是1个道理:

颠倒因果!

若非以色列鸠占鹊巢、大4打压巴勒斯坦建国,哈马斯会如此针对以色列?

若非前苏联最大的继承人乌克兰在西方国家挑唆之下倒行逆施、甚至已严重危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大帝会主动出兵乌克兰东部诸州?

若非孙权不施仁政、视黎庶如奴隶,焉能有如今这数十万山越人逃匿于山林?

陈武根本未曾考虑过,山越人产生的根源何在!

所以,太史慈怒极反笑。

“陈子烈!你可知道,山越人本为良善百姓,为何而今反为贼乎?昔年某镇守丹阳诸县、对抗伪帝袁术之时,丹阳郡尚无山越人,而今山越人又从何而来?”

太史慈不愧为曾做过诸侯之人,其人无论眼界、格局还是气魄,比陈武此等只知杀伐征战的武夫,都要强出太多!

历史上,同样是占据天下之1隅,但季汉与孙吴之格局迥然而异。

季汉无论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这4丞相,还是吴懿、魏延、来敏、姜维、张翼、廖化等等将军,皆怀刘备遗志,誓要克复中原、恢复汉室!

而做为君主之刘禅,看似毫无作为,实则极力支持群臣,并暗中压制“慕洋犬”、“投魏派”的反弹。

因此前有诸葛亮6出祁山,后有姜维9伐中原(实际上是十次),以至于整部季汉史,都弥漫着悲壮、不屈及奋进的力量。

最终,外有邓艾施加的强大压力,内有谯周等慕洋犬苦谏刘禅投降,刘禅顶不住压力主动投降。

但无论如何,季汉精神永不朽。

此诚所谓:

君臣甘屈膝,1子独悲伤。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

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

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反观孙吴……

隐蕃案、暨艳案、2宫案……呵呵,孙吴历史,就是妥妥的1部血雨腥风内斗史。

唯1的亮点,是步骘收交趾、孙十万攻下宝岛(这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1部分领土)

就连军事也同样如此。

所谓“江表十2虎臣”,除3老、甘宁及丁奉之外,大多数都是内战奋勇争先,外战出工不出力,孙吴后期能够撑起孙吴台面者,更是惟有丁奉1人。

是以,陈武根本就缺乏足够的高度。

其人只知讨伐山越人,却未曾想过,山越人究竟从何而来!

前文已多次提及,所谓山越人,实际上就是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民,逃入山野聚集、并抱团取暖生存。

其中之代表,是幽州士人田畴,在幽州徐无山中所聚集的上万流民。

(田畴)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5千馀家………

……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2十馀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

摘自《3国志魏书卷十1》

田畴之角色,便是山越人之宗帅。其人制订了律法、礼仪,甚至办学校授课,最后使山越人“道不拾遗”。

可见田畴安置山越人,也就是流民,的确有自己行之有效的1整套治理方案。

由是推之,只知道征伐山越人、拉壮丁的孙权,目前仍欠缺对安置流民行之有效的手段。

田畴的指导思想是:民(这是把民当人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孙权则是:民(实则是奴!)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曾为诸侯之太史慈,很快便想到了这1点,于是其人再次喝问陈武。

“陈子烈!孙将军对待流民,莫非便如此粗暴乎?”

陈武有些莫名其妙。

“山越人乃盗匪!吴侯伐之又有何错焉?太史子义!你休要无理取闹!”

太史慈怒气瞬间全消。

因为他与陈武,根本不在1个频道。

此正所谓: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太史慈长叹1声,挥了挥袍袖,令亲卫暂且将陈武收押。

太史慈此刻只觉得,自己在江东,耽误了不少年华。

其人转过身,对徐晃、马超苦笑起来。

徐晃也叹了口气。

“子义兄勿要惆怅,孙将军不同于故吴侯,其人囿于见识,是故仅能征伐山越人,却不能将其众妥善安置。”

显而易见,徐晃这是在给孙权保留脸面。

马超当然不可能惯着孙权。

“哼哼!治下民不聊生,只能躲入山野逃避苛政,本已极苦,却仍要为主君讨伐俘虏、强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