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3 章(3 / 3)

静,倒是青州,因水患的事,闹得不可开交。

无正当理由,住在洪河边的人是不愿背井离乡前往他处的,更何况,此事涉及大大小小十来县。

县令同县长纷纷写信问明刺史大人到底发生了何事,信封如雪花般传到公孙卓然的案桌上。

公孙卓然尚未拆封信便知各地的县令和县长要说的是什么。

但这一来一回又耽误了一两日,距离水患发生的日子越来越近。

公孙卓然眉头紧锁,心底忧愁万分,虽然已经派人手前去洪河边修建洪堤并开凿渠道泄洪,但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要早早将民众转移才是。

紧靠洪河水边的村落定要尽快撤离,公孙卓然未有任何动摇,将指令下发各地。

各地收到指令后,皆是苦恼,不知刺史大人为何如此坚决,要洪河水边的村落撤离。

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不敢忤逆刺史大人的命令,只好派遣人将红河水边的村落的百姓一一搬迁。

将他们放在县城外面的郊外,划分出一块地方让他们居住。

但看着郊外的百姓,各地县令和县长忧愁不已,距离刺史大人的命令已过去了十多日,人也陆陆续续迁移过来,越来越多的人住在一起,又没有茅草屋居住,只能住在简陋搭建的帐篷里,迟早会生出事端。

可这是刺史大人的命令,他们也不敢违抗,心底却憋着一股气。

若刺史不能给出信服的理由,他们不要项上的乌纱也要同刺史理论理论。

这一次牵涉的县城有桐阳县、原阳县、余阜县、余山县、竹化县、清宁县、礼济县等等。

桐阳、原阳、余阜和余山皆是万户之上,四县的县令彼此都有联系,而竹化、清宁、礼济乃是万户之下,县长虽有点意见,但没想驳了刺史大人的意思,也不敢去找

() 刺史,他们本就是小小的县长,人口上又不如县令,刺史大人如何安排的他们便如此去做。至于这次搬迁的事,县长也听到风声,不止他们一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自有高个子在前头顶着。

竹化、清宁、礼济三县县长便等着桐阳、原阳、余阜、余山四县县令前去询问。

四县县令又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刺史那处。

此时,距离一个月只剩下十日,公孙卓然收到县令的询问后,正在想要不要将李乐只算到的事公告出去,还是要压一压等洪河水过去。

现在说出事实,说是李乐只这位道人算出来的,恐怕不能服众还会引来几县的意见,甚至还敢违背他的命令遣散百姓回去。

而只剩下十日,公孙卓然都不需要多想,此时被遣返回原地,而洪河水未被拦住,那些百姓的下场会有如此的凄惨,在这场水难里又会夺走多少人的性命。

可不说,这些县令也按捺不住,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修书给他了。

公孙卓然叹了口气,他站在窗边,看着外面湛蓝的天色,心中正忧愁不知该如何是好时,下人走进来通传道:“大人,巡察使到了。”

巡察使是陛下的眼,为的就是巡视各地,一有异动便会上报陛下。

近日青州动作太大,公孙卓然不必多想便知青州的动静入了那人的眼。

一想到青州的巡察使是何人,公孙卓然按压了两下眉心,实在是不想去与他打交道。

但又不得不去。

公孙卓然整理整理自己的衣衫后,便走出去,同巡察使会面。

他刚一走出,就听见那人讥笑道:“公孙卓然,听闻你近日下令让各县迁移百姓,可有此事?”

“是有这件事,”公孙卓然看到坐在下首的夏南濉,看着他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语气不善,便知他是来兴师问罪的。

“你好大的胆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