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四十五章 眼光要长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五章 眼光要长远(1 / 3)

乾阳殿,岑文本朗声道:“殿下,臣请命处置韦挺!”

话音落下,殿内就又有人大声呼喊了起来,“处置韦挺!”

“拿入大狱!”

“罢了他的官!”

群臣激愤,恨不得现在就跑去河北,将韦挺碎尸万段。

老将军李大亮站出朝班,行礼道:“末将愿带兵将韦挺抓拿至洛阳。”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讲述,站在群臣前,又注意到了已站在殿外的牛大将军,“大将军入殿吧。”

“喏!”牛进达应了一声这才走入大殿,

看着陌生的大殿,牛进达一时间有些不适应,还是大步走入殿内,抱拳朗声道:“末将牛进达,奉殿下调令前来洛阳。”

“大将军有劳了。”

言罢,牛进达站入朝班中与李大亮站在一起。

李承乾道:“关中的事还请舅舅再细细讲解一番章程。”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开始讲述关中各县治理的事。

大唐自立足中原以来,中原各地一度萧条,隋末的大乱几乎将这个天下打烂。

而这个农业为主的,且眼前的基础还很薄弱帝国,依旧是以黄河与长江流域为主的小农社会。

当初的关中也是萧条的,当初刚接手关中农事,京兆府处置诸多事宜都很困难。

也就是在九年前,关中种出了大批量的葡萄之后,京兆府正式在各县农户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而之后修建河西走廊,用肥皂开始与西域,与各地商贾贸易,关中开始了为期两个三年,一个五年的计划发展,形成了原始积累。

这份原始积累是很难得的,一是因西域的战争,首先得益的是关中,其次是在集权统治下,天子脚下的号召力,调动起来的人手。

战争有好处,也不见得都是坏处,至少在对外战争的宏达叙事上,关中基本盘很稳固。

经历了关中两个三年的规划,以及一个五年的发展。

京兆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便是得到农耕文明中的剩余价值。

这份剩余价值是巨大的,且是十分宝贵的,现在的农耕文明还有大量的剩余价值。

这十年走来很难,许敬宗不是一个治理之才,但他靠着双拳打服关中十二县,从他一开始上任便从蓝田县打架,打到了高陵县。

李承乾也想过,许敬宗能做到这一步,在京兆府少尹的位置上任职十一年,到现在也没有疯,当真是难得。

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强度,换作别人可能就已经疯了。

也可能正是因为他体会过隋朝的颠沛流离,更愿意豁得出去,成为了一个酷吏。

如今舅舅正在说着关中的乡长替换,这件事主要还是老师在安排,老师命崇文馆的人,在各县增设了主簿,崇文馆的人担任主簿,领朝中俸禄,并且实行轮换。

而主簿可以直接参与治理,并且可以限制各县乡的官吏行为。

当初想着政令下县,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如今需要做到政令不止到县,为此更进了一步,直接到乡。

崇文馆不仅仅支教,还能从一定角度指导各乡乡长。

不管新任的乡长是何出身,都要听从京兆府安排,并且崇文馆派下去的主簿可以直接上奏,替换乡长。

等赵国公说完了关中今年的布置,殿外的阳光越发明亮了。

眼看就要早朝结束的时辰,李承乾道:“诸位且先去忙吧,”

等众人皆是转过身,李承乾又道:“马周与牛大将军留一下。”

众人悉数出了大殿,李承乾这才道:“对河北士族了解吗?”

马周行礼道:“殿下是说河北的世家大族吗?”

“嗯,张玄弼没有随父皇出征吧。”

马周道:“此人就在洛阳。”

李承乾道:“原来如此,他是大儒的弟子,大概,他了解地方士族。”

马周又道:“殿下,张玄弼其人向来是以名儒弟子自居,他恐怕不愿参与韦挺之事。”

“孤只是想知道韦挺为何召集奔走各地的世家与大族,还耽误了粮草的运送。”

闻言,马周的神色又紧张了几分。

如果只是抓一个韦挺,恐怕殿下也不会这般犹豫。

皇宫外,先前群情激愤的朝臣们三三两两到了官邸内,大家的神色都有些不解与纠结。

正常来说太子殿下应该现在就下令,命人带兵去捉拿韦挺。

可现在太子殿下单独将马周与牛大将军留了下来。

当皇帝离开了洛阳之后,也有越来越多朝中勋贵来到了洛阳。

洛阳城的城外,侯君集策马来到洛阳城前,他对随行而来的李崇义道:“以往的洛阳很是萧条,老夫至今记得当初洛阳城边饿殍遍地。”

李崇义见到城边集市商贩成群,乡民三三两两出入城内,俨然一副繁华的景象。

随着侯君集而来的还有一群关中的农户,他们是来这里卖羊的。

牵来的小羊到了洛阳地界就有人来询问,“关中能养这么多羊?”

“这位小兄弟想必也听说了,关中不让我们牧民养太多的羊,一户不能超过十只,一县不能过千,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