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刘一鸣回到生活舱,找到他的寝室204房间。
每个寝室都是内圆外方的独立太空舱,有宽大的天窗,配有变色玻璃,可以自动调节透光度,白天透明透亮,晚上变黑遮光,乍一看跟蔬菜大棚差不多。配合可以自动调整亮度的室外照明,感觉跟在地球上差不多。
董玉荣两人已经把行李放好了,同时也把床铺分好了,他住最里面那个,石恒生住门旁边那个,刘一鸣住正对门这个。房间不大,根本无所谓哪儿的隐私性更好,睡哪个床差不多。
大家一边忙活着摆放东西,一边交谈。
董玉荣跟石恒生都是博士,都是才参加工作不久。石恒生负责舰载武器系统(也就是太空雷),董玉荣负责星际导航系统。巧合的是,他俩跟刘一鸣都是西安三航工大毕业的。其实遇到校友不足为奇,毕竟同属于军工系统里的。
21世纪初叶的时候,因为中国的崛起日益挑战到犹撒国的霸权地位,所以犹撒国就将中国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大学纳入“实体清单”,实行定向打击,三航工大是其中的一所大学。
被犹撒国定向打击的高校,其实等于实力被犹撒国的变相认可。如果没有超强的实力,没有对中国国防建设、科技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犹撒佬才懒得理你。
为了对冲,中国加大了对这些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的投资和扶持,它们的实力反而大幅提高。
到2120前后,中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终于结出硕果,各科研单位和高校的成果呈现井喷之势,众多跨世纪科技成果纷纷问世,很多重大科技工程纷纷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也由此开始打开了星际航向时代的大门。
各主要高校也开始开设星际探索、星际航行方面的课程,星际航行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三航工大也从“三航(航空、航天、航海)”高校顺利升级为“四航(航空、航天、航海、航星)”高校。
不过他俩对刘一鸣的“双硕士”还是有点好奇,刘一鸣就简单进行了解释。
刘一鸣大学以前的教育都是在飞云洞完成的,因为那里是他出生的地方,顺便就在那里上学了。飞云洞不但可以提供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的教育,而且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都是免费的,大学学费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这对大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高中毕业后,刘一鸣家里觉得他应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应该到地球上体验体验生活,所以就鼓动他报考了位于陕西西安的三航工大,而刘一鸣也不孚众望,因入学成绩优异还被招进了本硕连读班。
火星学制与地球不同,刘一鸣7岁上学,小学、中学各上5年,比地球人节省了两年。然后又花了5年读到硕士,毕业才22岁,而这时候地球人才刚刚大学毕业。所以他又花3年上了第二硕士,25岁毕业后回飞云洞上班。
这种经历让董石二人不禁感叹,大赞这种学制安排才是最合理的。
聊完了学校,董玉荣就问刘一鸣,你这个“装备效能评估师”到底是干啥的,刘一鸣又给他俩解释一通。
作为主机厂的驻舰代表,刘一鸣跟其他随舰保障人员不同,他们的主要责任是维修保障,而刘一鸣一般不需要去排除故障,只是对装备运行情况和效能实现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所以是“装备效能评估师”。当然,他也负责部队与保障人员的联络,相当于保障的组织协调人员。
这个岗位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其实海洋舰船上也有。他的主要任务是跟随部队行动,了解装备服役后实际工作和运行怎么样,有没有达到设计目标,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等等。把所有问题都记录下来,随时向单位汇报。这样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对产品进行改进升级,加快装备列装定型的速度。
军方通常会有驻厂(所)代表,主要职能是质量监督,而刘一鸣正好反过来,是军工单位的驻部队代表。这项工作因为要随舰出外场(俗称跟飞),甚至要执行作战任务,经年累月的不能回家,比较辛苦,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通常只有未婚的年轻男性,或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中年男性才能承担。
“装备效能评估师”的岗位是伴随装备研发模式的变革而产生的。
星际战舰这类复杂的高科技装备,都是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也就是一边开发一边生产一边改进,使其各项能力逐步提升和完善,这样可以先解决有无问题,以后逐步解决好不好问题。“装备效能评估师”可以将上一批的情况快速反馈给研制单位,加快迭代升级的速度。
譬如土行孙号布雷舰已经生产了六批,每批四艘,分别装备一个舰队,也就是每个舰队的布雷舰是一个状态,最后四艘战舰是性能最先进、战力最强的一批,最后一艘又是这四艘里面性能最强的一艘。可谓一批更比一批强。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缺点,就是各批次产品的技术状态各不相同,设备的互用性比较差,维护比较麻烦,如果间隔较长,最老的那批很可能要回炉改造升级。同时,每个技术状态都要分别进行状态鉴定和效能评估,通过后才会启动下一批次的升级,如此形成11版,12版……直到现在的16版。
本批次列装定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