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战区,月球轨道上的星军司令部内,大家都在焦灼的等待,对于后卫大队能否拦截外星飞船,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因为距离太远,信号延迟太大,无法现场直播,只好靠刘诗芸利用聊天工具来回传递消息。
这时突然传来通讯员刘诗芸的喊声,“报告各位首长,在外星飞船的领航探测器距离我四象阵01au时,我舰发射160枚攒心钉,对其进行饱和打击,其中一枚击中领航探测器,确认已将其摧毁。其余的继续飞行,直奔外星飞船!但是距离过远,到达外星飞船时,发散会非常严重,估计能够抵达目标的数量几乎为零。”
众人闻言,都很激动,司令员道:“把领航探测器打掉了?好啊!这个小胜仗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都说波粒二象性难搞,这个饱和打击,我觉得很不错嘛!不论你怎么波动,我直接把所有可能性都给你封死,你还有什么高招?简单粗暴但是有效。嘿,就是有点费弹药!”
参谋长笑:“是啊,可能99的弹药都浪费了。”
司令员道:“那也比一点招没有要强!”
参谋长转头问身边的人:“那个攒心钉……我记得是模仿《三体》小说里面的水滴研制的吧,那个水滴可是摧毁了人类近2000艘恒星级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呵。我们的攒心钉能把对方的探测器打掉,是不是说明比它更厉害一些啊?”
杨参谋介绍:“报告参谋长,攒心钉确实是火星紫阳洞参照《三体》小说里面的水滴研制的,其造型呈水滴形,大小跟摩托车差不多,属于动能武器的一种。
其速度极快,如果与战舰速度同向叠加,最快接近16欧速,不过静态待敌状态下,速度就低多了。前端战斗部采用地球上最坚硬的材料,采用高速碰撞的方式破坏敌舰。
有关试验表明,当其采用10欧速撞上靶舰时,靶舰顷刻粉碎,而攒心钉的头部基本完好,只是内里的所有设备都碎成了粉末,这意味着攒心钉应该算是一次性武器,可以归入自杀式无人机之列。
其发射采用的是电磁轨道炮,发射后初始阶段主要靠惯性飞行,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飞行距离几乎是无限远,故而属于远程攻击武器。待发现并锁定目标后,会启动自身动力加速撞上去,依靠强大动能破坏对方。”
因为优点很多,星战院非常重视电磁轨道炮,所以设计了多种相关武器。它与传统火炮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依靠电磁力抛射弹丸,后者则是依靠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前者凭借巨大的动能打击来实现远程击穿的效果,而后者是依靠战斗部的装药来摧毁目标。
使用间歇式微波辐射毁伤目标的系统是叫微波炮,使用电磁感应发射弹丸的叫电磁炮,按原理不同又可分为线圈炮、轨道炮、电热炮和重接炮等。考虑到结构及难度等问题,各国发展的重点集中在轨道炮上面。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导轨、发射组件、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轨道是并排的两条,发射组件由弹丸、轻型弹托及推进板组成,与导电电枢一起置于两条轨道之间,由弹托固定弹丸,以脉冲形成网络、电容器组或旋转机械装置提供发射所需的电能。
脉冲形成网络向其中一条轨道通电,电流经导电电枢流向另一条轨道,从而在两条轨道周围产生一个垂直于轨道的强磁场以及一个与电流反方向的作用力。磁场与流经电枢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沿炮管轴向的洛仑兹力,把发射组件和电枢沿轨道加速到超高速。当发射组件离开炮口时,弹托、电枢及推进板与弹丸脱离,弹丸开始向目标飞行。
中国在微波轨道炮研制方面只比犹撒国稍晚,进入21世纪之后开始取得巨大成果,有两项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居功至伟,一是海军专家马院士团队发明的“强迫储能装置”,二是北京有色院研发的“大面积双面高温超导薄膜”。
前者为电磁轨道炮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证,可以使电磁轨道炮拥有强大电容量,还能在45秒内再次蓄积第二次发射所需的电量;后者是电磁轨道炮上关键的加速装置中的核心器件。这两者的结合,使得中国电磁轨道炮快速赶超发达国家。
当前的电磁轨道炮比最初的型号又先进了很多,虽然外观看上去相似,但星舰里的电磁轨道炮的功率要比地球上的大很多,所以其储能时间要长得多,威力也大得多。再加上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也没有重力的吸引,电磁轨道炮有了最理想的应用环境。
李参谋补充道:“之所以没有采用传统的导弹或者爆炸式无人机,主要是因为它们体积太小,燃料太少,动力有限,而装上发动机及燃料后,留下的空间太少,也装不了多少炸药,致使威力不够大。
要么扩大体积,但这会减慢速度,并降低攻击距离,于是很容易被侦测并予以规避,这就失去突袭的意义。要么采用微型核弹,但是发动机的温度太高,导致核弹不稳定,目前无法解决。
总体而言,传统的导弹或者爆炸式无人机已经被淘汰了,当前的攒心钉是比较理想的武器,至少已经进入实战并取得了战果。”
司令员问道:“感觉攒心钉是导弹与弹丸的合体啊,先是用电磁力获得初速,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