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天狼星来客> 第098章 曾经的太阳系战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98章 曾经的太阳系战争(1 / 4)

网站上还有许多研究报告,都标明了密级,刘一鸣扒拉扒拉,找了个公开级的文档:《寒武纪时期太阳系星际大战初探》,以下是主要内容。

火星与木星之间广阔的小行星带似乎表明,二者之间曾经存在一颗较大行星,但是不知何故成为碎块,有人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太阳系曾经发生过星际战争,这颗行星是被外星的高等文明摧毁的。

实际上太阳系有几大谜团一直未解,星际战争说能够对谜团的解释提供有用的帮助,而对谜团的这种解释又能很好的与地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吻合,所以星际战争假说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

太阳系谜团之一:月球起源。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人类心中有着非凡的地位。人类在走出地球之后,第一个探测的星球就是月球,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都在对月球进行各种探测。通过这些探测研究,科学家发现了月球的不同寻常之处。

月球最大的谜团就是,它的质量和体积相对于地球来说太大了,大到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正常的行星与卫星的比例应该是在1000:1左右,但是地球与月球的比例却是49:1,宇宙中几乎没有这样的母星与卫星之比,地球和月球是唯一一份,这令科学家们感到非常不解。

以月球如此大的质量和体积,要成为地球的卫星太难太难了。如果它是外来的,那么最初在它掠过地球的时候,最大的可能不是被地球吸引,而是被太阳引力捕获而奔向太阳。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它竟然奇迹般地成为了地球的卫星,这怎么看也不像是正常行为。

简而言之,因为地球质量太小而月球质量太大,正常情况下地球是无法捕获月球的。那么它到底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成为地球的卫星,一直是巨大的谜团。

科学家们对月球的起源进行了猜测,一种主流的意见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流浪行星(或许就是外星人说的“石星”)从侧面撞击了地球,结果把地球撞成一大一小的两块,这块巨大的碎片没有飘走,而是与主体部分如影随形,在太阳引力作用下一起绕太阳公转。

同时,流浪行星上携带的大量冰块,因为撞击发生碎裂,并受地球引力作用转移到地球上面,其后在阳光照射下不断融化,使得地球的水资源变得异常丰富,远超一般的行星,成为一颗蓝色的“水星”。

流浪行星是指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虽然不围绕任何星体公转,却具有行星质量。它们或是受到其它天体(例如热木星的形成阶段)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着公转的行星系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的原行星,以致流浪于星系或宇宙之中。

2011年科学家利用重力微透镜法,首度证实星际行星的存在,并推测银河系内木星大小的星际行星的数量有恒星的两倍之多。虽然它们在星际流浪,但不代表它们没有生命,可是就算存在生命,通常也只是非常弱小的微生物和细菌。

当然,从科幻的角度,它们之中也未必不可能存在一颗真正的“流浪地球”,其中承载着比人类文明等级更高的智慧生命。它或许是主动脱离原来的星系,向着太阳系这样的稳定星系游移。

石星在侧面撞击地球之后,因为自身非常坚硬,损失不大但速度降低,从而被太阳引力俘获,漂移到火星和木星之间稳定了下来,成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但是后来不知何故,这颗行星消失了,很可能是被粉碎了,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小行星带。

太阳系谜团之二:内小行星带起源。

太阳系除了有八大行星之外,还有数量多到无法估计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内小行星带,另一个就是太阳系边缘,环绕整个太阳系的外小行星带(柯伊伯带)。

从起源来讲,柯伊伯带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最大的可能就是太阳系早期的时候,太阳风将内星系的一些物质吹到太阳系边缘后慢慢演化而成。实际上,每个恒星系的边缘都有可能存在类似的小天体密集区,它们环绕并保护着星系。

由于外围的小行星带比较常见,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宇宙现象,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内小行星带则很不寻常。

研究表明,太阳系在诞生之前是一片星云,后来星云的中心最先诞生天体,这个天体通过自身的引力不断凝聚周围的物质,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终于点燃了内部的核聚变,演化成为一颗恒星,就是现在的太阳。

太阳诞生之后,余下的边角料在旋转中不断凝聚,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八大行星。有关行星形成理论及电脑模拟实验都表明,正常情况下,火星和木星中间这个位置不应该有大量的小行星存在。

原因很简单,行星形成需要大量的尘埃和物质,行星依靠自身引力会将附近的尘埃物质吸附过来,不断壮大自身。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间如果一开始就存在大量的天体碎片,应该早就被木星和火星瓜分了,怎么可能会有现在庞大的小行星带?

所以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一个行星才是正常的,存在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