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轻舟果然对翰林院的流程了如指掌,带着祝青岩去吃了早茶,果然接着便传来董大人下朝,召集翰林院众人议事的消息。
“董大人每日都要议事么?”祝青岩问沈轻舟。
沈轻舟轻轻摇头,嘴角带着一抹轻松的笑意,“不会。咱们陛下是三日一朝,学士大人平日都是参加过朝会之后召集众人议事,也就是三日一议。
每次议事都要花上半日工夫,若日日都议,那谁受得了?”
说罢,他随手一指董业的署舍,对祝青岩道:“以后若有事,你可以去那里找他。”
很快,翰林院的编修、侍讲等诸人都聚集在了议事房,闻人月白也来了。
董业自门外走了进来,约莫五十岁的年纪,一身红色朝服与其他人截然不同,显出了他在翰林院的特殊地位。
祝澜跟在董业身后。
“诸位同僚。”董业环视众人,朗声道:“此位便是我们翰林院新进的编撰,今科状元祝澜。”
即便他不介绍,在场诸人也已猜到祝澜的身份。
“祝编撰。”众人对祝澜一边拱手,一边带着几分好奇地打量她。
祝澜微笑着回礼,“诸位大人,在下初来乍到,诸多事物尚不熟悉。若有疏忽之处,还望前辈们不吝赐教。”
沈轻舟侧头对身边的编修低语:“这位祝编撰年纪轻轻便高中状元,得圣上赏识,却无半点骄纵之气,看来是个好相处的。”
那位编修默默点头,众人对祝澜的好感又添了几分。
祝青岩的目光则是更多停留在董业身上,有些好奇这位新上司究竟是怎样的人。
瞧这国字脸,山羊胡,正襟危坐的模样,祝青岩的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欧阳烨的脸,后背没由来地有些发凉。
这位学士大人看起来……似乎比欧阳监院还要恐怖几分。
祝青岩下意识连坐姿都更加端正了一些,偷眼去瞧身边的沈轻舟,却发现他斜靠着椅子,有些懒散的模样。
“咳咳。”董业清了清嗓子,整个议事厅变得更加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他。
祝青岩手中执笔,聚精会神地等着,准备记录今日议事的要点。
“今早老夫上朝的路上,途径正阳大街,远远飘来一股包子的香气,不知诸位之中,可有人也闻到了?”
祝青岩提笔记录到一半,突然顿住了。
啊?包子?
随即反应过来,不愧是学士大人,定然是在抛砖引玉,或者以小窥大。既然提到包子,那接下来一定要谈民生问题,而且说不准是圣上有重要的旨意要交办!
祝青岩心中升起一股澎湃,一字不落地将董业的话全都记录下来。
沈轻舟接过董业的话茬,“对,新开的,新丰包子铺,就在我家对面。您想吃,明儿个我给您捎上一屉。”
对面的陈侍讲向前探了探身子,“哟,这么巧的话,不知沈编修方不方便也帮在下……”
“好说,好说!”沈轻舟慷慨道,“一屉肉包子十文钱啊。”
陈侍讲当即把钱给了沈轻舟。
“董大人?”沈轻舟笑容可掬地望着坐在上首的董业。
“……小猴崽子。”董业的山羊胡子抖了抖,瞪了沈轻舟一眼,但还是掏出荷包,从里面数了十文钱给他。
沈轻舟笑呵呵地将钱收好,坐回座位上,回头瞅见祝青岩一脸错愕,煞有介事地小声道:
“对了,忘记告诉你。咱们董大人虽然身后靠着董氏一族,但他这人抠门得很!”
祝青岩却只想说,堂堂翰林院……议事就议这个?
不不不,董学士此举必有深意,一定是自己没有参透。
接下来董业又与众人唠了好一通家常,十句闲话中间偶尔夹杂一两句朝会上的事情,氛围十分的轻松融洽。
终于,董业问起了祝青岩与闻人月白二人的情况。
沈轻舟接过话头,“放心吧,您安排的活儿我都给他们交代好了。”
董业又问他二人是如何分工的。
祝青岩见董业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便放下笔答道:“回学士大人,下官负责今年圣上制定的几册典籍刊印校对,闻人公子负责整理钱粮奏疏。”
董业满意地点点头,又关心起二人初来乍到,是否适应。
祝青岩自然说能够适应。
这时,又有一名侍讲提起京城时兴的水果,董业正欲接他的话,却忽然听得闻人月白冷不丁开口。
“董学士,整理钱粮奏疏一事,下官有一些想法。”
董业“哦哦”两声,让他说说看。
“近几年户部上报给朝廷的钱粮奏疏中,提到的粮款金额有一些地方还不甚明晰,下官于钱粮一事并不十分精通,因此整理之时不敢妄作修改。”
董业想了想,“嗯,那是否需要让户部抽调人手过来协助?”
“奏疏涉及百姓人口、税收等诸多方面,只派一两人前来怕是难以面面俱到。不如下官暂时搬至户部衙门处理钱粮奏疏一事,以便沟通交接。”闻人月白缓声说道。
“如此……倒也是个好法子。”董业略一思索,随即表示会派人去户部打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