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科幻灵异>大明:我真不是叫门大帝!> 第13章 投机不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投机不成(1 / 2)

徐珵这人能力是有的,宣德八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学问皆有所涉猎。

年纪轻轻的就进了翰林院,平日也很会做人,颇得上司赏识,否则翰林学士陈循这次议事也不会带着一个小小的从五品侍讲。

可就是这个小小的侍讲,在这文华殿上提出了连陈循也不敢说的南迁之议。

没错,现在的局势是天子被俘,大军覆灭,瓦剌大军随时可能打过来,北平危矣,大明危矣。

于形势上徐珵所判断的并无误差,可他到底还是太嫩了,眼下跳出来说南迁,不就是在打成祖朱棣乃至朝上这些诸多大佬们的脸。

果然,见孙太后对此不置可否,保持了沉默。司礼监秉笔太监,服侍过三代帝王,有权力插手政务的金英当庭呵斥道。

“大胆狂徒,此乃诛心之言,你是要做那祸乱朝纲的乱臣贼子么。”

知道会挨骂的徐珵早就跪到了地上,话题已经抛了出去,他这个人已经进入了上位者的眼中。

反正这场廷议已经由张太后定下了不因言获罪,让众臣畅所欲言的基调,那他这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最多就是得来一番训斥罢了,不会有性命之忧。

要是赌赢进入了孙太后或者这位即将上位的郕王眼中,他就不必在那清贵的翰林院苦熬资历了。

那些不如他的同期,哪怕混得比较差的当了县令,也已经在地方上主宰一方,享受着手中的权力。

唯独他徐某人,进了这看似前途无量的翰林院,身份虽然清贵,以后进步也快。

可出不了头的人也有很多,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坐冷板凳,每天与枯燥的文字打交道,这种日子一眼望不到头,想想就让人绝望。

仔细一算,要这么熬出头,最少也要十年以上不可,就这还得要贵人提携。

人生有多少十年,功利心甚重的徐珵根本接受不了日子再这么下去,所以他要冒险一搏,输了无非是被上官厌恶,回去做冷板凳而已。

可要是赢了,朝廷真的决定南迁,作为首倡之人,他徐某人必将平步青云。

唯一没有料中的就是,本以为第一个出言训斥的会是兵部侍郎于谦,却没想到会是金英。

而这第二个说话的人更让他心中发凉,两股颤颤。

只见吏部尚书王直接着金英的话说道。“简直是一派胡言,太宗陛下将京师定为北平,后我大明历代先皇的陵寝宗庙皆在于此。”

“难道不能说明太宗陛下希望子孙后代坚守此地的决心么。”

“眼下北患未除,我大明遭此奇耻大辱,不想着如何保卫京师,之后励精图治,报了这笔血仇。”

“如何就想着抛下一切逃跑了,这是要我等如你一样胆小如鼠,当一个只会逃跑的懦夫吗?”

王直是谁,明宣宗朱瞻基遗诏钦定的几位顾命大臣之一,在三杨相继因病去世后,他就是这朝堂上说话份量最重的那几个人。

而且其所在的吏部,掌管着所有文官的任免、老课、升降、勋封、调动,要不然吏部尚书又怎么被人称为【天官】。

而在金英与王直开口之后,徐珵原本以为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兵部侍郎于谦这才冷着脸说道。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乎。”

这话说完之后整个朝堂落针可闻,跪在地上的徐珵早已经汗流浃背,整个人差点眼前一黑晕过去。

而朝堂之上原本来自南方的一些官员也息了想替徐珵求情的想法。

这时还是同为翰林一脉,知道徐珵才能的翰林学士陈循开口道。

“于大人好大的威风,太后之前有言在先,让诸位臣工畅所欲言,岂有因言获罪的道理。”

“元玉他毕竟还年轻,考虑事情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而且这又不是朝会,只是偏殿议事。”

“你这样恐吓年轻人,以后谁还敢说话,难道于大人想要堵塞言路么?”

于谦皱了皱眉,正要辩驳陈循这话,帘子背后的孙太后突然出声。

“好了,南迁之议以后不准再提,否则就是动摇国本。”

“至于这位翰林侍讲胆子倒是不小,陈爱卿要好好管好你们翰林院的人,以后说话做事稳重一点。”

“其他人要是没有什么事,就按照王大人的意思去办,郕王这边有异议么。”

朱祁钰连忙摇头,表示自己没有问题,一切按孙太后的意思来办。

“好,那今天就到这吧,王老大人与侍郎留一下,其他人可以回去了。”

众臣开始有序离开,陈循走到还跪着的徐珵面前,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

“知道你想出头,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这次看在你往日做事还算勤勉,以及我们都属翰林一系的份上出手相救,希望以后你要好自为之。”

说完陈循不再看仍旧跪伏在地上的徐珵,一甩袖子将双手背在身后,就那么施施然的走了出去。

很快整个大殿就剩下一个面色惨白的徐珵,整个人蜷缩的躺倒在地上发呆。

值守的小太监实在看不下去了,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