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姜愿枝就起来了,准备收拾收拾去镇上。
她昨晚仔细想了想,要想做生意,首先得知道市场是什么样的需求,这就需要去集市上了解了解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今天是给姜母拿药的日子,姜父早早起来捆好柴,打算带到镇上顺便卖掉。
姜愿枝拎着鱼出来的时候就看到姜父背着三四捆木柴,挎着一个篮子。
姜父空闲就会去后山砍柴,堆在后院,堆的多了就捆好背到镇上去卖,柴火价格不定,天冷一些就贵一点,一捆能卖到八九文,天暖些就便宜,一捆五六文。
“爹,我来挎篮子吧,您背着柴火就行。”
姜愿枝接过姜父手里的篮子,里面装了不少鸡蛋,一看就是攒了很久。
他们起的早也没有吃早饭,姜母给姜愿枝的篮子里放了三个野菜窝窝头,留着他们到了镇上果腹。
从青山村到白水镇需要一个时辰,村里有牛车,一人一文钱,姜家这种境况自然不会做牛车,记忆里姜父去镇上都是早早起来赶路,期望着能快点卖光木柴换点钱去买药买米面。
早晨雾蒙蒙的,还有些凉意,姜愿枝跟在姜父旁边,左右打量路上的环境。
不得不说古代环境真好,青山村背靠大山,村子里还有一条河,出了村路上两侧是刚刚冒芽的野草。
“今天不太冷,不知道待会这些干柴好不好卖。”姜父满眼担心,心里暗暗叹气,唉,要是再冷些就好了,就能多卖几文钱了,可是柴火等得,阿娟的药等不得。
一阵风吹来,姜愿枝冻的打了个哆嗦,赶紧拢了拢外衫,她一直低着头走在姜父旁边,听到他的话抬头,姜父布满丘壑的脸上满是担心。
心忧炭贱愿天寒,姜愿枝不知怎的脑子里蹦出来这句诗,初读不解其意,再悟已是局中人,她微不可察地轻叹,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好闷着头往前走。
路程不算太远,但用脚走实在累人。
一路上姜愿枝好几次想提出来歇会儿,一想到去晚了柴火就不好卖了,咬牙坚持着,就算很累脚下也不敢放慢速度,她哪好意思开口让姜父等等她,去晚了柴火又得降价,早早到才好卖。
姜父许是看出来女儿硬撑着,不动声色慢了下来,姜愿枝没有注意到姜父的行为,咬着牙闷声往前快步走,健步如飞,丝毫不停顿,她怕稍微停顿下来就坚持不了走到镇上了。
父女俩很快到了集镇。
今天恰好逢集,街上热闹的很,天刚刚大亮,街道两侧就站满了小商小贩。
姜父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摆好摊,从兜里摸索一阵,递给姜愿枝四文钱,让她到处逛逛,不用蹲在这里陪他,无聊的很。
姜愿枝欣然同意,她对古代集市充满了好奇,不知道是不是同《清明上河图》里一样热闹非凡。
一路走走停停,这条街多是卖菜卖牲畜卖用品的。
“大娘,你这小鸡仔怎么卖呀?”
“八文钱一只。”
“嚯,这么贵?”
“哎呦,春天的小鸡仔都是这个价,不算贵啦。”
姜愿枝被卖小鸡仔的摊位吸引,一个年轻妇人和摊主大娘拉扯半天,蹲在摊前挑挑拣拣买了四个小鸡仔。
鸡蛋只要两文钱,小鸡仔卖八文钱,净赚六文钱,利润可不小。
一想到每个蛋都有六文钱的利润,姜愿枝心里一动,她可以尝试孵小鸡仔卖呀。
只不过孵化倒成了一个问题,想要自然孵化不太实际,家里小母鸡要用来下蛋,若是让抱窝会减少一项收入。
况且母鸡抱窝也不是想让抱就能抱的,不能人为控制。
在现代的时候,她曾经闲得无聊,也跟着朋友孵蛋,买了水床以及各种工具,还买了好些蛋,设置好温度恒温孵化,到时间翻翻蛋喷喷水,省事的很。
其中过程很快乐,尤其是见证生命诞生的时候,孵了二十二个蛋出来二十个。
不过在古代,恒温却是很要命的难题,没有电力很难实现恒温。
怎么办呢,姜愿枝隐隐有些头绪却又怎么都想不清。
她记得自己以前在哪看过古人如何进行人工孵化的,却怎么都不想起来。
是什么呢?
姜愿枝眉头紧锁,很快就舒展开,算了,想不起来就先不想,总归谋生的法子不止这一个。
“大哥,给我来一碗水!”
中年男子闻言从桶里舀出一碗水,稳稳当当端给渴的不行的来赶集的行人。
木桶?
姜愿枝眼前一亮,她想起来了,古代传统孵化方法有桶孵法和炕孵法以及缸孵法,缸孵法和炕孵法类似,最后都是要用到炕,对现在的她而言不太实用。
到后面还有用牛粪进行的孵蛋,她一想到那个味道,下意识闭气,算了算了,这个更不实际。
还是桶孵法吧,桶孵法所要求的材料就简单多了,只需要木桶,稻壳,棉花就够了。
姜愿枝想试一试,虽然光用孵小鸡赚钱不太实际,但是作为家里的一个慢进项也不错,况且,自己是真的很喜欢孵化。
想起来前世自己一入孵门不可自拔,先是网红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