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嫔当真是一呼百应啊,如此地收买人心,可是有心不把本宫与皇后放在眼里?”华贵妃不悦道。
“皇上,莞嫔久侍宫闱,一直尽心尽力,且为皇上诞下了六阿哥,念在莞嫔往日之功,此次之事便别在追究了。只要日后莞嫔改过自新,便是善莫大焉?”皇后见此场景,开口劝道。
此番话说得巧妙,乃是无形之中便定了莞嫔私会外男的罪名,众人闻言皆是脸色一变。
“皇后娘娘,此事尚未分明,且证据牵强,既是未确定之事,又何来莞嫔改过自新一说?”惠嫔扬声问道。
皇上也意味深长地看向皇后,皇后见惠嫔出声质问,又觉察到皇上眼中的打量,亦是神色一滞。
“臣妾失言,望皇上恕罪。”皇后只得轻声开口。
“你们都先起来,朕自有分辩。”
众人起身重新坐下。
“小夏子,派人去请果郡王,就说朕邀他一同下棋。”
“是。”
闻言众人神色各异,尤其是费贵人和襄嫔,面上虽不动声色,眼中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甄嬛惊愕地看向皇上,眼中有犹疑,不可置信,久久不能回神。
“臣妾还有个疑问,”惠嫔轻声开口,“如今是贵妃娘娘主理后宫,且平日里费贵人亦是较为亲近贵妃,皇后娘娘已久不理宫务,怎的费贵人得知如此大事,竟是来禀报皇后娘娘,而不是主理后宫的贵妃娘娘,或是协理六宫的敬妃娘娘?”
不防惠嫔有此疑问,众人的目光皆投向费贵人与皇后。
“嫔妾只是想着……皇后娘娘毕竟位居中宫,即便不理宫务,亦是身居高位,是后宫之主……”费贵人嗫嚅。
“惠嫔,本宫问你,你一直向着莞嫔,不知在你心里,可是与莞嫔的姐妹情分,重逾一切啊?就连皇上的天威,后宫的伦常通通都可抛开吗?”华贵妃斜睨了惠嫔一眼,声色俱厉道。
“臣妾只是不想后宫姐妹蒙冤,并无任何私心,是非曲直,臣妾相信皇上自有决断。”惠嫔直直地回望过去,不卑不亢道。
“费氏,你与这二位奴才,可还有言之不尽之处?”皇上听着众人议论,猛然睁开双眼,杀意波动。
“嫔妾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奴才/奴婢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上冷峻的目光又在三人身上巡视了一圈,冷声道。
“很好。苏培盛。”
“奴才在。”
“费氏,彩儿,小刚子,构陷嫔妃,攀诬皇室宗亲,欺君罔上,罪无可恕,杖毙,即刻行刑。”冰冷刺骨的话从一国之君口中逐字说出,说话间便是三条人命。
“奴才领命。”
便有侍卫上前将下跪的三人托了出去,三人被吓傻了般,怔愣着连求饶也发不出声音来。
众人久久不能回神,殿外响起了行刑的声音,夹杂着三人的惨叫,连暴雨都不能盖住,不一会儿,整个大殿内都弥漫着血腥气。
安陵容此时已脸色惨白,又回想起数月前在延禧宫亲眼所见那血腥的一幕。
淳贵人此时已吓得轻声抽泣起来,甄嬛轻轻握住了她的双手,低声安抚她。
华贵妃与襄嫔亦是愕然,不可置信地看着皇上。
“皇上……”皇后许久才出声。
“不论今日之事结果如何,朕不想听到后宫之中有关于此事的只言片语,若有人胆敢议论此事,一律杖毙。”
皇帝沙哑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众人皆是正襟危坐,不敢多言。
过了许久,有太监通传果郡王到了。
就在果郡王信步进来,朝皇上行礼时,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果郡王身上,夏冬春却发觉甄嬛身后一名不起眼的小宫女,悄悄退了出去。
“十七弟,今日有人向你皇嫂告发,说你与朕的莞嫔有私情,还有两名人证声称亲眼所见你们二人端午那日夜里,于桐花台私会。”皇上悠悠开口,听不出任何情绪。
“皇兄明察,端午那日夜里臣弟确实因醉酒留宿宫中,也确实去了桐花台,只是臣弟与莞嫔只在宴席上有过数面之缘,并未有任何瓜葛。是何人如此颠倒黑白,臣弟愿与她当堂对质。”果郡王跪下,朗声分辩道。
“朕已将那人杖毙,十七弟不必忧虑,朕传你来,只是为了将此事分辨清楚,还你二人清白。”皇上开口。
“不知十七弟可否拿出随身携带的香囊,给皇上与本宫看看其中的玄妙。”皇后犹疑着开口,说完便心虚地瞧了眼皇上。
“自然可以。”
果郡王取下腰间的香囊,交给了苏培盛。
苏培盛躬身在皇上面前打开了香囊,其中果然有杜若花瓣。
“啊?十七弟,人证说你香囊里有莞嫔所喜爱的杜若花瓣,这你如何解释啊?”皇后指着香囊惊讶问道。
“无稽之谈,皇嫂明鉴,天下喜爱杜若之人不知凡几,臣弟前些日子在读《楚辞》,看到屈原曾在九歌中写道‘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便对杜若花起了好奇,寻来放入香囊,果然香气独特,于是臣弟便日日摘些随身带着,还命人制作干花,这些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一打听便知。”果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