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的其他人嘴里也知道了王清芸因为林府爵位的继承问题对林雅菡抱有恨意和偏见。本来李瑱对这些手下的私事是不在意的,但现在这些私事影响了自己的大业,李瑱心中自然就开始对王清芸感到了厌恶。
不过李瑱不会现在就发作,他只是微笑着对施源和孔鸣说道:“两位先生,那你们觉得静安县主此举何意?”
施源看了看孔鸣,而孔鸣则示意施源先说。
于是施源微不可觉地点点头,然后开口道:“学生观静安县主这两年的举动虽然有些出格,但件件事却都落在《大圣律》的规定范畴内。不管这些事有多让人觉得不合规矩,但是它在《大圣律》中却是合规矩的。因此学生笃定,静安县主这次大张旗鼓地处置林府家产也必然是在《大圣律》的规定之内,压根不会出现任何让朝廷挑嘴的地方。”
说到这里,施源拿出书架上的《大圣律》,然后翻出几个法条给李瑱看。
“公中财产是禁止转为私人财产的,所以静安县主根本就不会在这个方面留下把柄。”施源继续说道,“学生猜测静安县主已经知道林府的很多财产是无法带走的,于是她决定与其全部便宜给了朝廷还不如给一些对她有帮助的人。殿下应该知道,勋爵贵戚家中的账目上都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财产。这些财产到底是谁的,往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李瑱此时也看完了相关法条,于是询问道:“施先生的意思是静安县主会将这笔糊涂账直接算清,然后再给她想给的人。”
施源点点头,“朝廷占了她林家的银子,林家能得到什么?林家什么都得不到!因此林雅菡才会想办法将这些钱给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比如,那些愿意帮她看顾父母坟茔并修葺祖宅的人。”
李瑱本就是聪明人,如今施源点破眼前的窗户纸后便顿时明白了一切。
“此举高明啊!”李瑱叹道,“朝廷虽然事后会有抱怨,但人家行事均在律法之中,哪有把柄留下?何况这件事又不是对所有朝臣有影响,顶多计相与是户部尚书会计较一段时日而已。等风平浪静之后,朝廷也不会继续拿着这件事不放过静安县主的。”
“殿下,此女多谋,故应拉拢之。”孔鸣此时插话道。
李瑱略微想了想,也觉得林雅菡这人的确有所谋略。尤其是林雅菡此时展现出来对大圣朝律法的熟稔让李瑱也心生了拉拢的意图。
“可是因为林府爵位的问题,静安县主与那林家二老爷的关系势同水火。”李瑱有些为难地说道。
李瑱其实对林继孝还是有些印象的,毕竟他这几年给自己搜罗来的童男童女还是很不错的。
“一介佞臣有什么值得殿下犹豫的?”孔鸣冷冷地说道。
孔鸣自然晓得李瑱的那些奇怪癖好,但是身为李瑱的谋士,孔鸣自然只能将罪过归于那些为了博取李瑱欢心而进献各种童男童女的门人们。
施源眼看孔鸣的话有些过分,忙说道:“学生的意思也是如此,殿下应该考虑如何拉拢静安县主而不是一个府城的白身。”
李瑱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一个能够得到自己两大谋士欣赏的人和一个不过是靠博取自己欢心而生的白身,孰重孰轻自然是一目了然。
“请先生们放心,小王自然明白谁更重要。”李瑱认真地说道,“但是静安县主如今已经被父皇赐封号,名义上已经是小王的妹子,我如何能纳入后院?”
施源摇摇头,道:“静安县主的身份自然不可能为妾,因而学生大胆猜测陛下大概率是要在年轻翰林中为县主赐婚。”
“这倒是有可能。”李瑱点点头道,“我那大妹便是指婚给的翰林院的贺侍读,未来二妹怕也是如此。”
“而且学生估摸,静安县主的婚事应该会落在明年。”施源说道。
李瑱有些不解,问道:“为何是明年?”
此时许久没有说话的孔鸣道:“明年不仅是陛下六十大寿的日子,也是陛下御极五十载的日子。因此明年必然要开恩科!为了彰显恩科吉祥,陛下极有可能会在二甲当中挑选才俊为县主指婚。甚至若是探花郎年纪相符的话,怕是要大小登科了。”
大圣朝的科举制度与地球位面一样,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百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与探花。通常三人最后的殿试成绩不会相差太远,故而排名多由皇帝自己随意点选。
按照大圣朝的潜规则,最好看和最年轻的那个必然是中探花;皇帝最欣赏的则会点中状元;剩下那个被挑剩下的就成了榜眼。
“若是指婚给探花的话?”李瑱已经有些小激动了,“那静安县主的价值可就更大了!”
在封建时代,读书人并不是参加完科举之后就可以当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成为“官员预备役”。
真正在科举后授官的读书人只有一甲的三个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受翰林院编修。
其余二甲和三甲进士则要参加朝考,朝考合格就会被选馆成为庶吉士而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要参加散馆考核,最后依据考核成绩决定留馆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