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过了两日,大柳村也恢复了平静,村民们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小糯宝,是祖宗认定的小福星一事,在众人心里,也算是悄悄地坐实了。
傍晚,冯氏抱着闺女到地里溜达,连着碰见好几个乡亲,都眼睛红红地望着她们。
冯氏以为大伙得了啥眼病,怕会传染,就赶紧带着闺女先回家了。
等姜丰年从山上回来后,听娘一说,他忍不住笑:“娘,乡亲们这是真把妹妹看做是祖宗了,见到自己祖宗,一想哭,那眼睛能不红吗!”
冯氏没想到还能这样。
她看着正在炕上撅腚闻脚的小闺女,一时只觉哭笑不得。
待日子久了,为了感激小糯宝,乡亲们又开始陆续往姜家送东西。
大伙都是庄稼户,嘴笨不善表达,一个个的不知当面该说啥,索性就偷摸来送。
这天一大清早,姜丰年提着松松垮垮的裤腰,正要去茅房小解。
才刚一释放,就听到院子里突然扑通一声,吓得姜丰年差点呲到裤腿上。
待他跑出来一看,就见院子中央,不知何时竟多了个提篮子。
旁边散落出半包小孩吃的饴糖,还有十几根地瓜,一看就是刚从墙外扔进来的。
姜丰年赶紧开门追出去,可人早就跑没影儿了。
无奈他只好把东西捡起,送进屋里:“不知道又是谁家送的,还怕咱不收,溜得比耗子还快。”
孙春雪早就见怪不怪了。
她打着哈欠道:“看这地瓜是红瓤的,估摸着是村东头刘婆子送的,咱村都种黄瓤地瓜,就她家的不一样。”
不过要送也多送些她吃得上的啊。
就那饴糖,一看就是孩子吃的玩意儿,孙春雪不满地摆摆手,觉得这些人就是瞎耽误工夫。
这时,李七巧往灶下添了把柴,她笑吟吟的。
“乡亲们都是好心,这是想谢谢咱糯宝,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呢。昨早娘开门时,就看见有人在墙头上,放了碗炸花生米,炸完还裹足了白糖,又香又脆,孩子都爱吃,小姑子自己就吃了小半碗。”
丰苗也甩着袖子跑进屋乐。
“那可不,昨晚我起夜时,还在门口捡到两副巴掌大的小棉袜呢,也是专给咱妹妹的!”
一想到糯宝现下成了全村团宠,姜丰年他们就忍不住高兴,连吃饭都想多干两碗!
只有孙春雪没什么感觉。
啥宠不宠的,送的还不是不值钱的东西,没啥大用。
冯氏闻声也从里屋出来。
她把篮子里的饴糖拿走,又挑出几根地瓜,洗掉泥让孙春雪蒸了吃,余下的就交给姜丰年放进窖里。
“咱村的乡亲心眼都好使,糯宝也没帮错人,这些都既是大伙的心意,能吃的就吃,吃不完就好生收着。”冯氏眼角带笑,擦完手又进里屋看闺女去了。
一锅稠到能挂住勺的小米粥、几个咸鸭蛋、一盘土豆丝鸡蛋饼、昨晚吃剩的猪头肉,再加上几根蒸地瓜,便是姜家人早上的吃食了。
大人们早早用过饭,就各干各的活儿了。
姜丰年和姜丰虎都上山去,冯氏拿出新买的几块料子,和儿媳一起坐炕头缝衣裳。
等小糯宝睡醒爬出被窝时,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冯氏拿了块饴糖塞她小嘴里,然后就抱着她去地窖:“乖宝儿啊,你看,这些可都是乡亲们给你的谢礼呢。”
村民们虽没啥贵重东西,但是像一坛子咸鸭蛋,或是两包山楂条,这种自己家做的,倒是都拿得出来,也算是一番心意。
小糯宝咯咯笑出了牙花子。
她冒着口水吸溜饴糖,心里一甜,再往山上丢贡品时也就更大方了。
为了能让哥哥们省些力,小糯宝往山上“投喂”的本就很多,现下又故意添了不少,其他村民们自然也会捡着。
原本大柳村的山,可谓是一穷二白,除了些野菜和蘑菇外,啥野味儿都没有。
现下突然有了,大伙倒也没起疑,只当这又是祖宗庇护,心里只有敬畏和欢喜。
看着此处的村民都挺淳朴,小糯宝的心情大好,也不介意被其他人蹭到“贡品”。
毕竟在荒年过日子,吃独食是件很可怕的事。
一家吃独食久了,弄不好哪天,就要被别人给“吃”了。
哥哥们这一筐筐的往家捡,日子久了必定显眼,倒不如让旁人都能捡捡剩儿,对自家反倒是种保护。
在小糯宝的福气加持下,大柳村的日子有了改善,村民们沟沟壑壑的脸上,也渐渐展开笑颜。
姜丰年兄弟四个更是勤快,每日少说都会出两个人,去山上忙活。
等到丰景的私塾开堂后,这活计便由丰年和丰虎都担着,丰苗偶尔跟着过去凑个热闹,倒算不上主力。
冯氏和两个儿媳也想帮忙。
可姜丰年却觉得上山辛苦,又有蛇虫鼠蚁出没,不肯让她们受这个累。
即便孙春雪有时非要跟着,他也只是板脸摇头:“一旦碰着个野猪啥的,你再伤着可咋整,咱家又不是没男人了,你只管在家陪娘和妹妹就行。”
看着哥哥们都有担当,小糯宝只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