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池宴亲自开口,三天之内不许江逸靠近小元夕五米之内。
江池宴寸步不离地观察了小家伙三天,甚至晚上都是抱到自己屋子里,然后发现小宝贝除了食欲不振外一点毛病没有。
整整三天,江逸远远看着小家伙都饿瘦了。
最后,还是夏荷大着胆子说:“伯伯,我听晴嫂子说冬季严寒缺衣少食,母亲没有奶水时也有喂婴儿米汤、蛋黄泥的情况,想来元夕是喜欢的罢。”
江逸连连点头,“嗯嗯,他可爱吃了!爹爹,你看他吃了十三都没啥事儿,不然就再喂些吧,总不能这样饿着。”
说饿着实属夸张,毕竟每天的奶水是充足的,这么大的孩子大多都是靠本能行事,可不会闹绝食。
为着这个,江池宴和苏白生专门去了一趟医馆,向当地非常有名一位专精儿科的大夫请教。
大夫还未多说,他的夫人正好从后堂出来,看到两位英俊的夫夫,心里自然多了几分好感,于是便笑着答道:“孩子大些了配合着奶水喂着米汤蛋黄也是常理,这个不用请教太夫,养过孩子的女人都知道。”
江池宴对她礼貌地笑笑,又问道:“我家外孙刚刚满月,家中小儿无知,喂这些烟火之食足足十日,如今停了三四日,孙儿却日渐消瘦,不知是何缘故?”
大夫略一思索,问道:“可有腹泻?”
江池宴摇头,“并无。”
大夫看了自家夫人一眼,半开玩笑地说:“如此看来,还得由夫人解惑。”
妇人不太确定地说:“按常理说,婴孩四月大时便可喂俗食,刚刚满月的话,未免太小些。然而,听先生方才所言孩子并无腹泻,反而不喜奶水,分明是吃粮食吃馋了,既然之前无事,看来小公子的肠胃是极好的,在我看来,倒不如……”
妇人尚未说完,便被大夫拦下。
慈眉善目的老大夫笑眯眯地对江池宴夫夫说:“拙荆之言姑且听之,依老夫看来,二位还是谨慎些好。”
江池宴大概明的了对方的意思,放下诊金便想告辞。
老大夫拦住他,叫小学徒把诊金送还回去,慢悠悠地说:“老夫同二位先生曾有一面之缘,在牧民的家里……虽知先生家道殷实,但是这诊金便不用了。”
江池宴抱拳道:“先生高义。”
老大夫温和地笑,“不敢当。”
他们有过一面这缘,只能是雪灾时在牧民家里,老大夫为人高义,若是再客气反而不妥。
于是,江逸和苏云起又开始了喂养外甥的美好时光。
蔚州,广昌县,枣儿沟。
云舒拿着江逸这个月来的第二封信,照例跟自家夫人分享。
袁绣娘即使快当母亲了,依然改不了活泼的性子,一边看信一边开心地同云舒讨论,“呀,伯伯给小宝贝起名叫‘元夕’?真真是既好听又贴切!”
云舒脸上挂着笑,伸出素白的手指点着下面一行,“你看这边,连小名都有了。”
“十五?因为是正月十五出生的吗?”袁绣娘疑惑。
云舒但笑不语。
没一会儿,袁绣娘自己就找到了答案,“居然是小十三叫起来的?唔,小家伙还有理有据,说是弟弟是正月十五出生的,又排在他后面……呵呵,这孩子真是聪慧异常,像逸哥。”
自家夫人夸别的男人,云舒没吃半点醋,因为这个人是江逸。
袁绣娘转了转眼珠,嘴边带着一抹笑,“这样一来,咱家有了小十三,有了小十五,如果肚子里这个排十六的话,就差个小十四了!”
云舒透过窗棂看着院中的大山,别有深意地说:“兴许很快就有了。”
袁绣娘抬头看了夫君一眼,不明所以。
云舒低头看她,转移了话题,“想来咱们送去的满月礼该是收到了吧!”
袁绣娘眨眨眼睛,狡黠一笑,“舅舅亲自做的,小元夕定然喜欢。”
云舒淡笑,“但愿如此。”
一个月后,大宁城。
傍晚时分,江家人吃完晚饭,照例坐在梧桐树下喝茶聊天。
江逸逗一会儿苏云起怀里的小元夕,抬头望望头顶的梧桐树,呢喃道:“三月过半,梧桐都冒出花骨朵了,想来绣娘也该有动静了。”
就在这时,只听扑楞楞一阵声响,一只灰白羽毛的鸽子落在窗台。
江逸眼睛一亮,期待地看向苏云起,“是不是家里的消息?”
小川跑过去摘下鸽子脚上的信筒,递给江池宴,然后从窗台上抓了把谷子撒到信鸽身前。
信鸽咕咕地叫了两声,低下灵活的小脑袋,一点一点地吃了起来。
窗台下,江逸颠颠地跑到二位爹爹中间,厚着脸皮蹭信看。
片刻之后,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怎么样?是不是家里的消息?”夏荷迫不及待地问道。
“绣娘生了位千金,三月初一的,母子平安。”江逸兴奋地说道。
夏荷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双手合十,嘴里念着:“谢天谢地。”
两位长辈自然也开心得很,苏云起也不例外,头一胎,平安就好。
大海笑道:“三月初一的丫头,又是个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