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我的父母我的家> 第12章 调往贾得主抓组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调往贾得主抓组宣(1 / 1)

在1965年那个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季节,父亲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调令,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调动的通知,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带着满腔的激情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前往贾得公社的征途。在那里,他将担任党委副书记一职,主管至关重要的党组织宣传工作。贾得公社,一个在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公社,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全公社下辖二十二个大队,总人口高达三万一千多口,虽然人均土地仅二亩有余,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着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贾得公社的地势平坦开阔,宛如一幅精心铺展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的水利条件同样令人称道,井灌设施完善,涝洰河水库的水更是如甘霖般滋润着这片土地,使得一部分农田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正是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贾得公社成为了临汾县粮棉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县委对贾得公社的干部配备极为重视,不仅党委副书记人选慎重选择,连党员管委会的主干都是双套配置,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党委书记朱利,一位经验丰富、雷厉风行的领导者,与我和秦尉两位副书记共同肩负着引领公社发展的重任。公社主任曲斌,副主任陈英、单德,他们各司其职,共同为公社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贾得大队还是军分区黄司令员的蹲点单位,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得贾得公社在军事方面同样备受关注。武装部长王文俊与副部长李兴,他们携手并进,确保公社的武装力量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战斗力。

此外,公社团委书记李林,公社特派员惠管,以及公社的其他干部们,共计十八人,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公社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1965年11月到1969年底,这四年间,父亲在贾得公社经历了社会文明稳定与发展的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阶段。

在这四年里,父亲见证了贾得公社从一个普通的农业产区逐渐发展成为临汾县乃至更广泛区域内的佼佼者。他亲身经历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时刻,见证了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如何汇聚成丰收的喜悦,也见证了公社干部们如何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贾得公社的辉煌篇章。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父亲的人生阅历,也让他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在贾得公社的日子里,父亲深入基层,与农民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墙报、集会等形式,将党的政策和科学知识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他鼓励农民们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倡导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父亲的带领下,贾得公社的党组织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公社的面貌日新月异,不仅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而且在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父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民们的广泛赞誉。

在贾得公社的四年,父亲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就,更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他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