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我的父母我的家> 第20章 卿头挖渠往返奔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卿头挖渠往返奔波(1 / 1)

1977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大地一片萧瑟,但在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地委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要求所有厂矿的几千名干部放弃原有的工作岗位,集中到卿头镇东西绵延十余华里的灌溉渠工地上,他们的目标是开挖连接尊村二机站与三机站之间的主干渠,这是一项关乎当地农业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重大水利工程。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地委特地在卿头公社大院设立了指挥部,作为整个工程的神经中枢。指挥部内部分工明确,下设宣传处、工程办公室、后勤部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肩负着不同的职责,共同推动着工程的进展。而在这众多的部门中,工程处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我的父亲,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干部,被任命为了工程处的处长。与他并肩作战的,是农工部的高文扬国部长,他同时兼任工程处的处长,两人携手共进,共同引领着整个工程处的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工程处下设了一个由十个技术员组成的技术组,李祥担任组长,他们负责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处的主要任务艰巨而繁重。一方面,他们需要统计并掌握各个单位的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严格检查工程质量,确保每一条渠道、每一个接口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为后续的灌溉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当时,参与工程的单位多达几十个,每个单位之间都有接口相连,因此,每个接口都需要进行打点测量,以确保连接的准确性。此外,渠堤也需要进行抽样打点,以检验其坚固程度。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父亲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需要在东西十几里的工地上来回奔波,进行三四次的抽样检查。他们不仅要面对严寒的天气,还要忍受着饥饿和疲惫的折磨。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个人的口粮都非常有限。每天,他们只能分到一斤粮食和一斤蒸红薯作为口粮,但这些食物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所需。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在工地上,用汗水和坚韧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父亲每周都会请假回来一次,为家里购买一些必需的菜品和面粉,亲手为家人蒸制一些馒头和包子。这些简单的食物,不仅缓解了家人的饥饿感,更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然而,每当星期天的下午来临,父亲又不得不匆匆告别家人,赶回工地继续他的工作。

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尊村二机站到三机站之间的主干渠终于顺利贯通。当清澈的水流沿着新挖的渠道缓缓流淌时,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化作了无尽的喜悦和自豪。而父亲和他的同事们,也在这段难忘的经历中,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厚的友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