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风高之夜,古道之上,一对母女匆匆奔行,躲避着身后紧追不舍的各路武林人士。
在逃的陶灵儿,是一个正值八岁的小女娃,她,一头乌发杂乱地被夜风轻拂在脸庞,和着泪水和泥污,看不清长得模样,眼瞳中映着火把的光影,满是不解与恐惧。
她的小手紧攥着母亲韩月娥的手,她的母亲虽面色苍白,却依旧强作镇定,引领着女儿在复杂的山林小径中穿梭。
夜幕低垂,月牙如钩,山林间只有风声与急促的脚步声交织。
她们怀揣着世代相传的《陶家玄幻秘术》,这份沉重的物件让她们成为了武林中人追猎的目标。
五大门派和五大帮,昔日的武林支柱,此刻却因对奇门幻术的贪婪追求,将顶级乐师也就是陶灵儿的父亲迫害致死,进而又联合追杀这一对无助的母女。
陶灵儿的母亲韩月娥,一名曾经的村姑,洗衣做饭,温柔贤惠,却对武学一窍不通,如今只余下对女儿的保护欲支撑着她疲惫的身体。
各门派高手为得奇门秘术,不惜一切代价,誓要将这对母女置于死地。
母女俩不停地奔逃,她们知道,一旦《秘术》落入这些门派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娘,为什么他们要追我们?”陶灵儿的声音带着稚嫩的颤抖,她还太小,不懂这世间的险恶与欲望。
韩月娥俯身,轻抚女儿的头发,温柔而坚定地说:“因为娘亲有一些东西,他们很想要,但我们不能给他们,因为这是保护我们,也是保护很多人的力量。”
就在她们即将被追兵包围,几乎力竭之时,前方忽然现出一片密林,月光下,一位少年立于林边,他手持长剑,看着略感疲惫,身影挺拔而孤独。
少年年仅十岁左右,月光透过稀疏的海棠枝头,斑驳地洒在他略显瘦削却比例匀称的身躯上,仿佛连光线都对这位少年格外偏爱,不愿错过任何一次与他肌肤接触的机会。
少年拥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鼻梁挺拔,眉宇间透着一股不羁与坚毅。
他的眼睛,仿佛深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智慧与温柔的光芒,让人一眼望去便难以忘怀。
那双眼,有些狐狸弧度,时而含笑,犹如春风拂面,暖人心扉;时而又凝重如渊,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他的黑发束起扎着一丝蓝色的绸带,被春风轻轻撩动,未经刻意雕琢,却自然地垂落肩头,随风舞动,更添了几分不加修饰的潇洒。
身着一袭简洁的青衫,衣袂随风飘扬,衣料华丽,他挺拔的身姿更显得飘逸,仿佛他是从古画中走出的少年侠客,浑身散发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息。
行走间,少年的步伐稳健而不失灵动,每一步都似乎蕴含着某种韵律,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他的双手轻轻负于背后,指尖偶尔触碰到腰间悬挂的长剑,那剑鞘简约却不失雅致,暗示着他并非一般的书生,而是身怀武艺的少年英杰。
在这月色交织的夜晚,少年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无论是他俊朗的外表,还是那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都让人忍不住驻足,心中暗暗赞叹。
而且他不仅仅是一位容貌出众的少年,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会吸引着每一个与他擦肩而过的行人,留下深刻印象,久久难以忘怀。
“站住!”追兵的喊叫声越来越近,韩月娥拉着陶灵儿躲到少年身后,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少年没有言语,只是轻轻点头。
“小屁孩,快起开,别挡着我们的道”,追兵的头头恶狠狠地说。
“你们尽管来,小爷我才不怕你们呢”!少年小小年纪却异常镇定胆大。
随着第一波攻击的逼近,少年身形一展,如龙腾空,长剑出鞘,剑光如水银泻地,将夜色分割。
他的剑法凌厉而不失细腻,每一式每一划皆是恰到好处,既保护了母女二人,又巧妙地将敌人一一逼退。
陶灵儿躲在母亲怀里,看着这位少年以一己之力抵挡众多高手,眼中满是崇拜与感激。
少年的出现,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缕光芒,给了她们逃离绝境的希望。
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好在那些追兵都是些小喽啰,少年对付他们还是绰绰有余。
终于,最后一抹敌影消失在晨曦之中。
少年收剑回鞘,轻轻喘息,看向母女俩,那双清冽的眼中首次流露出一丝柔情:“你们安全了。”
韩月娥上前,深深一福:“谢谢少侠的救命之恩,我们母女无以为报。”
少年微微摇头:“无需言谢。”
在晨光中,少年说要保护她们母女一同赶路。
路上,韩月娥问起了少年,小小年纪,怎么独自在林间。
少年说道,他的父亲带他出来打猎,他为了追一只兔子,走迷路了。
韩月娥听闻此言,感觉少年很了不起,小小年纪在深山山林走迷路了,怎么一点也不惊慌,而是很淡定从容地在山林里找出路。
“那小哥哥,你不怕吗,老虎把你吃了怎么办啊”?陶灵儿胆怯地说道。
“没事的,我估计好了,沿着向东的方向走,就能走出去,我不是还有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