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暖阁。
就在魏忠贤捧着银子仔细端详,朱由简心中思绪起伏之际,高文采忽然求见!
“臣高文采拜见陛下!”
“那日您让臣细查的那跛脚少年的已经有结果了!”
朱由简闻言,暂且将银子这档子事搁置脑后。
“仔细说说!”
“是!”
“那少年名为顾三才,陕西白水人士,家里是给白水县一乡绅做佃户的,奈何今年遇上了大旱,白水县的旱灾尤其严重,近乎颗粒无收!”
“旱灾之下,顾三才家中连口粮都没有,更何况是田地的租子,于是无奈之下,只得选择跟随难民东逃,一路上他母亲、妹妹都相继病死,来到顺天府后他父亲也活活冻死!”
“直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逃到了京师,喝了碗陛下赈济灾民的米粥,才保住性命……”
高文采的声音很轻。
说到最后,已经宛如被人扼住了喉咙一样,情绪渐渐低沉,一张长满了络腮胡子的脸上写满了悲悯之色!
只是一场天灾。
就让这个少年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孑然一身,四处飘零!
若非朱由简用二十万石粮食赈济灾民。
恐怕这少年也早就和他父亲一样,活活冻死在某个不知名的清晨了罢……!
朱由简眉眼低敛。
一时间,君臣二人竟相顾无言,直到良久之后,朱由简才悠悠叹息一声,道:
“天灾人祸啊……!”
朱由简无奈摇头。
“大伴,去把户部尚书郭允厚召来罢!”
王承恩领命下去,没过多久,花白胡子一颤一颤的郭允厚就出现在东暖阁内。
“把方才的事跟郭爱卿说说。”
闻言。
高文采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绪,一五一十地将刚才的事情复述了一遍,听完之后,郭允厚那原本就一直挂着愁苦之色的脸上皱纹更深了几分,叹气下拜道:
“陛下,百姓沦落至此,国家沦落至此,可见臣这个户部尚书当的不称职,还请陛下降罪!”
“行了!”
朱由简摆手,打断郭允厚的丧气话。
“朕把你召过来是想要问你对策的!”
“至于你有没有罪证,朕心里自然清楚,且说说看,对待这种情况你有何对策?!”
闻言。
郭允厚呆在原地足足思虑了好半天,整个人仿佛宕机了一样,直到身侧的高文采咳嗽一声后才拱手行礼,沉声说道:
“陛下。”
“对待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降税,免税!”
“但眼下我大明内忧外患,朝廷正值缺钱之际,臣也知道百姓们过得难,过得苦,可朝廷也没办法!朝廷也难!”
“朝廷百官的俸禄需要发放!各地的河道需要疏浚,河堤需要加固!九边上百万将士也要吃饱饭,拿到军饷,和建奴、蒙古连番血战!”
“所以赋税不能免,不能降!”
“臣宁愿让天下百姓骂成这个户部尚书当的不称职,有罪!也不愿降低赋税后导致朝廷财政危机更重,无力再支持边镇军队,致使建奴入关,蒙古南下,神州陆沉!”
“如此。”
“臣愚钝,臣实在想不出什么两全其美的策略……”
听完郭允厚的一番肺腑之言,朱由简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
大明内忧外患。
此时贸然降低税率,甚至于免税、免赋,不仅朝廷的财政收入将锐减,还会导致边镇军队无法再得到充足的后勤!
届时建奴入关,蒙古南下,神州陆沉!
大明百姓便要重蹈当年赵宋的覆辙,屈居于异族之下,被异族所统治!
这不仅是郭允厚不想看到的。
同样,也是他朱由简不想看到的!
但是。
百姓身上的负担又必须减轻!
不减轻的话朱由简早晚有一天要被逼得自挂东南枝!
“郭爱卿,你有没有注意到方才高文采和你说的这个少年,与我大明的太祖皇帝年轻之时的遭遇,十分相像?!”
“同样是一场天灾下来,全家死绝!”
“同样是年龄尚小,朝不保夕!”
“你有没有想过,他在全家死绝后没有选择走上如太祖当年一般的造反之路,十个他,百个他中或许也没人会造反。”
“但是。”
“若出现一万个他呢?出现十万个他呢?!”
“届时恐怕元末的红巾军便要重临人间了罢!届时恐怕朕这个皇帝便要自缢而死了罢!”
郭允厚脑中群雷炸响。
被朱由简的一番话吓得跪在地上,顷刻之间,面庞上便再也不见半分血色!
“陛下,慎言啊……!”
朱由简摇头淡笑一声。
起身绕到郭允厚面前,将这个吓得面无人色的倒霉尚书扶起来,双手握住他的肩头,沉声道:
“郭爱卿,百姓的负担太重了,必须要减轻!”
“当然。”
“朕也知道这样会让我大明的财政收入锐减,朕也知道这样会酿成泼天的祸患!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