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一听有路见不平之事,又涉及史家在其中,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开始展开了福旺楼和史家的两地调查。
华老二则是打算亲自回到渤水村,打算亲自去了解一下史万千最新的动向。
史万千已经外出走访客户有几天了,可惜一直效果甚微,这一次真可谓是被邓灵儿打到了痛处,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多年积攒的商业网络,在邓灵儿面前只是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二弟,不必忧愁,前一段时间我结识了来东州游玩的京城白家大公子,并且你侄儿大吉和他更是成了八拜之交,最一开始邓家丫头找麻烦的事他已经知晓,他曾说愿意替我们跟邓家家主谈谈,让邓家丫头早点回京城去。”
在东州最西的县城的客栈里,史孟千给二弟史万千倒了一杯茶水劝慰道。
史万千长叹一口气,缓缓饮了口茶才道:“但愿能起到效果,那小丫头也不知道是使了什么妖法,竟然将以前对咱们毕恭毕敬的客户们全都给抢了,他们既然宁可从山高路远的南州进海参,也不愿再和咱们做生意了。”
史孟千无奈地摇摇头,他对此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宽慰道:“这也是没办法,还是我们的策略太过于拙劣,以至于被她丫头将计就计了,事到如今也只好慢慢找补,找补一点是一点了。”
史万千愁眉苦脸地点点头:“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下午申时,华老二独自一人回到了渤水村,熟悉的画面,再次在眼前浮现,只不过华老二穿着不再是那般肮脏,脸上也没了那么多污渍,似乎是终于有了几分普通人的模样。
村里已经没有瘟疫了,这多亏了刘郎中发善心免费喂了得瘟病的村民们许多汤药。
但村里依然是没有生机,很多人没有死于瘟病,却是死于了饥荒,原本他们还可以去海边捡食,但自从史家包了所有海域,他们连赶海的权利都没有了,不知是福是祸的是,村长马权打着救灾为民的旗号,放起了高利贷。
把村里大片土地占为己有不说,还以一担粮还一担半的比例借出了几百担粮食,搞得现在整个村子百来户,竟全都成了他的欠债人。
华老二走在渤水村的大街上,他看着光秃秃的树干,心中五味杂陈。
“你,你是华老二?你居然没死?”
说话之人,正是华家多年的邻家老妇,也正是当初出卖曹阿妹他们去处的家伙。
华老二一看见她就没好气,便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你个老不死的都没死,老子怎么会死?”
老妇吃瘪,自知理亏,却仍咬上三分:“华老二,怎么话说的?当初我还借过你家一把米呢!你怎么能这么说话?这不是白眼狼吗?”
华老二听闻,冷哼了一声道:“你借我一把米,我还你许多蟹子和粮食你怎不提?你趁我进了大狱,就出卖我家人行踪,让史大可那个畜生派人去害他们的时候,你良心何在?”
老妇被华老二骂得一愣,却很快恢复了跋扈模样:“那我当初也是帮过你们,再说了,你老婆和你大哥本来就活不下去了,我拿她们的行踪换我一些吃食,有何不可?”
“我去你大爷!你个臭老娘们儿!你还敢胡搅蛮缠是吧?”
华老二抬手就想一拳砸过去,邻家老妇吓得是脸色煞白,连退了数步。
见到她这副狼狈模样,华老二顿时也没了收拾她的兴趣,便冷哼了一声打算就此离去了。
邻家老妇见此这才松了口气,手中的提篮也掉在了地上,提篮里的书皮散落了一地。
华老二这才意识道,原来这老妇是没了伙食出门扒树皮回来。
便也理解了她出卖消息换取粮食的做法,毕竟在生存面前,一切礼义廉耻都显得太渺小了。
华老二从“腰缠万贯”中取出了一吊钱,默默扔进了她的筐里,在老妇反应过来开始磕头谢恩的时候,华老二却是已经走远。
走在乡间小路,华老二又颇有感悟:不怪穷人龌龊苟且,不怪富人徒增良心。在活下去的欲望下,一切道德廉耻都毫无意义。富人不一定是恶人,恶人也不代表富人,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也许只是恶,而那些乐善好施之人却是真的富。
一路走到了村东头,史家宅院,宅院大门紧闭,来往村民并不多,华老二左顾右盼,终于发现了一个熟人,之前他曾接济过的赵罗锅。
他正捂着肚子往村外的方向走去。
“喂,赵罗锅,哪去啊?”
华老二吆喝着拦住了赵罗锅的去路。
“华……华大夫,您,您出来了啊,小的当初不是故意嘲,嘲笑您的。”
赵罗锅脸色苍白,手依然捂着肚子。
华老二知道他是担心自己在找他当初偷偷嘲笑自己的后事,但华老二并没有想怎样他的想法,之所以拦住他,只是想问问史家为何大门紧闭。
于是华老二安抚似的在他肩头拍了拍,道:“无妨,我找你不是因为这事,我是想问问你,史家为什么大白天的大门紧闭?”
赵罗锅听闻,这才松了口气,依旧捂着肚子道:“听说史家的生意受到不少打击,史老爷和史家大爷一起去了外地,家族现在全听史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