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懂事,上道。
各方都很满意。
朱元璋为四儿子安排了一个更好的归宿,也不用待在洪武年间做藩王了,直接上位当皇帝。
反正他日后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下限就是永乐皇帝,上限么,说不定得是大明日不落帝国的共主,朱元璋丝毫不担心。
朱棣也很满意。
本来以为有大哥在头上好好的做着太子,自己这辈子绝对与皇帝无缘了。
而大哥对待他们这些兄弟又都很好,他没什么不知足的,只想好好的在封地处理好一切,抵御住北元的入侵,如果可以的话,日后混个征北大将军就行了。
至于说他会成为皇帝这件事,在此之前朱棣是想都不敢想。
且不说自己的大哥在一众朝臣们的心中那可是有史以来最稳固的太子。
但凡哪天他忽然想不开,告诉朱元璋自己打算继位了,老头子也得屁颠屁颠,乐乐呵呵的把龙袍给他的好标儿披上。
自己再老老实实去当太上皇养老。
就这种程度的太子,洪武年间没有哪个皇子会想不通去和人家争夺皇位。
那都不叫有野心了,完全是叫找死,甚至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退一万步说,即便太子朱标忽然不在了,在朱棣上面可还有两个哥哥,怎么算这个位置都轮不到他。
他也从未有过如此幻想。
万万没想到,忽然有一天,自己好端端在封地待着,接到了老爹朱元璋的诏令。
看宣旨的人来的那么急,就好像事态十分险峻的样子,朱棣也不敢耽搁,立马赶到了京城中。
其实来的路上他心中想过无数种可能,万万没想到接下来会发展的这么崎岖,简直像在做梦一样。
由于未来自己所做出的功绩,老爹居然给自己找了个皇帝做做,这简直就是喜从天降。
虽说现在是自己那个长大后的老二在做皇帝,但让出来给自己亲爹坐,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不可能你还有怨言吧。
事实上,朱高煦心中不但有怨气,怨气还很大。
好端端什么错没犯,忽然被人从皇位上给撸下来了。
一下子从大喜过度到大悲,这换谁受得了。
也就是他这人天生大心脏,历史上人家朱瞻基皇位都坐稳一年了,才不急不缓的开始造反,但凡换个心态差点的,这会儿不疯也得落个精神失常。
但有句话朱棣还真没想错。
得益于老朱家的优良传统,儿子一般怕老子,老子一般怕媳妇,侄儿一般怕叔叔。
面对这个年轻的朱棣,哪怕没有成永乐大帝后身上所携带的那种威严,朱高煦也如老鼠见了猫一样。
就算心中再不乐意,嘴上也不敢说什么。
这点也就是在老朱家了,但凡换成老李家,那一定会让你明白什么叫父慈子孝的名场面。
总之,最终的结局,朱高煦只得委屈巴巴,心不甘情不愿的拱手将皇位给让了出来。
一行人待到了第二日,朱高煦再次以皇帝的名义召开大朝会。
只是这次大臣们有些傻眼了。
怎么皇帝那龙椅的旁边,还一左一右摆了三张平行的椅子啊,这是要闹哪样?
众人不明所以,但都静默无声。
这几日发生的事情让大家都觉得,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会再那么惊讶了。
就在所有人静静的等待上朝时,随着太监的一声呼喊,朱高煦缓缓走进了大殿,但却没有如众人预料的一半坐在龙椅上,反而浅浅坐在了右边的椅子上。
他的这番举动,瞬间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很显然,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刚刚还觉得不会那么惊讶的众人,这会儿已经开始感到了心慌。
当他坐定之后,朝着过道处微微点头。
很快,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朱元璋率先带着众人走了出来。
接着便毫不客气的坐在了龙椅上。
还来得及震惊,朱棣便又坐在了左边的椅子上。
按理说以老朱家地位分配来看,这个位置应该属于朱标,朱高煦现在坐的位置,才应该由朱棣来坐。
至于朱高煦嘛,在这三巨头的面前只有站着的份。
但仔细想了想,朱棣毕竟是今日的主角,而朱高煦好歹又当了几日的皇帝,于情于理,也应该有位置才行。
于是朱标顺理成章的站在了朱元璋龙椅之后。
在朱棣身后,则是分别站着朱瞻基,朱祁钰以及朱由检一家。
姜饼就没出来凑热闹,只是藏在众人进入大殿的过道内静静的观看。
众大臣们还没来得及震惊今日座位的变化,就看到了像个乖宝宝一样站在朱棣身后的朱瞻基和朱祁钰,瞬间想起了前段时间朱瞻基给众人讲述的变化。
于是也不管上面坐着的是谁了,全都跪下山呼万岁起来。
当然了,这个万岁具体是指谁,不清楚。
反正上面的人要么就是已经当了皇帝的,要么就是未来会当皇帝的。
不管怎么样,这番跪拜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这幅场面,朱元璋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