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答应出山之后,高杰便让他住进戍京军的府衙,随时与他商讨事情。
他让陈玮开始搭建朝廷的框架,帮他挑选人才,袁弘的班底,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回家耕田。
他知道陈玮很熟悉这个班底,而且相信陈玮的眼光,陈玮说能用的人,一定能用。
看高杰重用陈玮,朱子贤不熟悉陈玮,便问高杰为什么不用自己身边的人,而且陈玮是前朝重臣,一旦有异心,破坏性会很大。高杰坦诚告诉她,他的身边没有这样的治国大才,陈玮是他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至于陈玮会不会有异心,他不会去做这种假定。
朱子贤听了之后,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王爷大才,心胸广阔,一定能创造一番伟业。”
高杰苦笑了下,说道:“比才,本王比不过爱妃,比治理能力,又比不上陈玮,本王就是运气好,有你们两人相助。”
朱子贤凝视了下高杰,心里想道:高杰的确是个英雄,不枉自己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那么多心血。虽然辅助他登顶并非魔界所愿,但如果能两者兼得,倒也是自己的一番成就。
有了高杰的支持,陈玮大刀阔斧,对现有班底进行了大胆改造,清退了一半的官员,但六部的首席大臣,他却还空缺着。这六个首席大臣,可说是重中之重,他要慎之又慎之,在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前,他宁愿先空着。
那些被清退的官员,对高杰和陈玮恨之入骨,愤然离京之后,一部分去找袁弘,一部分则去投靠其他藩王,希望能够东山再起。
朝廷的班底基本搭建好之后,让高杰感到最棘手的是如何与几大藩王共治天下。袁弘的失败已经告诉他,想吃独食的人,往往适得其反,天下这么大,不是一个人的野心可以覆盖得了的,而且要想治理好天下,靠野蛮统治,根本不现实,所以,几经考虑之后,他决定分块而治。但如何分块而治,需要好好斟酌。因此,他有去信给独孤燕他们,邀请他们来京城共商大计,但独孤燕他们没有一个响应。独孤燕他们没有响应,靖南王可以理解,所以也没有怪他们。
陈玮对高杰分而治之的观点不是很赞同,说这样会削弱朝廷的控制力,而且会埋下隐患。高杰知道他的顾虑,这是人之常情,但为了长治久安,就必须有所牺牲,必须放弃屠刀下的权力恐吓。
由于时局需要,高杰看独孤燕他们没有表态,也就没有继续等下去,便把他登基的时间诏告天下,同时把他的施政大略公布天下,特别是关于藩王的政策,更是释放出非常大的善意,给予各封地尽可能大的自治权,但赋税方面,却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朝廷会派专员长驻各封地,监督各封地的赋税收取情况。
在高杰看来,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税赋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他相信,只要百姓安居乐业,每个封地的治理就是良性的,而且他相信,只要是良性的东西,就会有很强的内在循环,不是某个人想打破就能打破的。
诏书发出去之后,高杰便静等各方的回应。他之所以提前发诏书,也是想把诏书当试金石,试探一下各方的反响。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独孤燕他们不认可他,那就用武力解决。他能打败袁弘,他相信,他也能打败独孤燕他们。
高杰的诏书一出,第一个跳起来的人自然是袁弘。
从德康城出逃之后,在半路他便遇到了袁向阳的大军。原来,袁向阳在接到太子的请援之后,马上回师支援德康城。在袁向阳看来,虽然他的大军就算去了德康城也改变不了大局,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袁氏王朝就这样完了。
现在他觉得很心痛,皇帝几乎把所有的后路给断了,好好的一个局面,变成了四面楚歌。但他能说什么?又能做什么?
当初皇帝逼反独孤燕,他就知道事情要麻烦了,所以他带兵来西北之后,并没有与独孤燕开战,而是不断派人去见独孤燕,游说独孤燕放弃前嫌,与皇帝重归于好,再度为朝廷出战。
但独孤燕已看清皇帝想杀他的心思,哪里会再自投罗网,但他也没有主动向袁向阳的部队进攻,毕竟独孤家几百年的家风在他的心中根深牢固,让他公开背叛朝廷,落井下石,他还做不出来。
经过几个来回的游说之后,虽然独孤燕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但袁向阳已知他暂时不会向皇帝宣战,这也是他敢回兵支援德康城的主要原因。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才回到半路,皇帝便自己放弃了德康城,放弃了文武百官。
看袁弘一个人出逃,袁向阳便知道袁氏王朝彻底完了,愤怒之下,真想一剑把他给砍了。
与袁向阳会合之后,袁弘便让袁向阳率军奔袭京城,趁机夺回京城。但袁向阳不同意,说靖南王用兵如神,京城不可能没有防备,而且京城牢固,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拿下的,一旦偷袭不成,靖南王的大军迅速从德康城回军,马上就对他们会形成合围,到时插翅难逃,一定是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