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正处于深度变革与调整的阶段。全球经济格局在不断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让传统经济强国面临着新的竞争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各国都在努力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在科技、环保等诸多领域展开激烈角逐,试图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回首过去,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犹如一声春雷,打破了旧有的发展桎梏。这四十年来,中国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制造业、对外贸易、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数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也收获了成功与荣耀。
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着:“戊戌年,距改革开放启已四旬,我国经此大变,由弱渐强,诸业兴旺,民富国强,成世之瞩目成就,当铭记往昔,续推改革,再展宏图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展望未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李建国,五十岁,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在一家国有纺织厂工作了大半辈子。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厂里的老职工,他从小就在工厂的家属院里长大,听着机器的轰鸣声,看着父母那一代人在岗位上辛勤劳作,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也自然而然地子承父业,进入了这家纺织厂工作。他性格踏实、勤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但凭借着精湛的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多次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
当得知这一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候,李建国的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了自己刚进厂时的情景,那时候,工厂的设备还比较陈旧,生产效率不高,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也相对艰苦,车间里闷热嘈杂,大家靠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劲儿,努力维持着生产。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厂里开始有了变化。先是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纺织设备,厂里选派了包括李建国在内的一批年轻工人去学习操作技术。李建国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他跟着外国专家认真学习,一点点地掌握那些复杂的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专家问,笔记都记了厚厚的一本。
回到厂里后,新设备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李建国每天上班都干劲十足,他一边操作着新设备,一边还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大家齐心协力,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好。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厂里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开始推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了以往一些僵化的条条框框,鼓励员工创新,还设立了创新奖励机制。李建国虽然文化程度不算高,但他在实际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生产线上一个可以提高效率的小窍门。
他主动向厂里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实践验证,这个小改进确实能让生产流程更加顺畅,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损耗。厂里为此专门表扬了李建国,还给他颁发了一笔不小的奖金,这让他备受鼓舞,也让其他同事看到了只要肯动脑筋、为厂里做贡献,就能得到认可和奖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纺织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民营企业崛起,国外的纺织品也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厂里的订单量出现了波动。在这个关键时刻,厂里决定进行产业升级,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一些中低端的纺织品,而是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李建国又积极参与到新产品的试生产工作中,这次要生产的是一种新型的环保面料,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很高。李建国和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调试设备参数,摸索最佳的生产条件,有时候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他们加班加点,在车间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经过不懈的努力,厂里成功推出了这款环保面料,一经推向市场,就受到了不少国内外客户的青睐,订单量又开始稳步回升。
在生活方面,李建国也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以前一家人挤在厂里分配的小房子里,生活设施简陋。随着收入的增加,他和家人攒钱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商品房,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齐全,彩电、冰箱、空调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都成了生活中的平常物件。
孩子的教育条件也越来越好,有了更多优质的学校可以选择,各种课外辅导班、兴趣班也丰富多样,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2018年,厂里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组织了一场老员工座谈会,邀请了像李建国这样在厂里工作多年、见证了工厂发展变迁的老职工们一起回顾往昔、展望未来。